2)第210章 先比着再说!(求订阅~月票!)_百万调音师:我只好亲自上台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乱”。

  大众不知道也不在乎,单旋律的写法其实只是入门。

  所以,大众认知中所谓在民间的“高手”,其实放在行业整体来看就是入门。

  审美提升与行业技术发展的速度完全不同,导致其中的鸿沟越来越大。

  这也导致商业与艺术之间相性更差,甚至割裂。

  还是那句话。

  很多事情,大众可以不考虑,因为大家听音乐没必要懂知识,大家听音乐凭喜好。

  但音乐人不能不去想。

  外卖快餐简单好吃,所以大家喜欢。

  一些精良的美食麻烦,但更好吃。

  不能因为大家喜欢外卖快餐,所以便将“美食”的定义放在外卖的层次。

  流行音乐应该是保证简单快捷好吃的基础上,兼顾营养健康,并且试着将其更好吃。

  而不是拿米饭卤肉包拿微波炉打一下糊弄,更不是弄些臭了的鸡炸一炸糊弄人,只说“好吃就行了”或是“市场需求”等问题。

  科班的选手并不少,更多的存在于其他音乐行业,像是很多编曲,和声,这些涉及到“多声部”线路创作的东西,就需要有扎实的曲式分析与和声学的底子。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

  很多大众在之前也曾诟病过“中国没有大片式的辉煌音乐”。

  其实,不是没有,甚至很猛,只是鲜为人知,毕竟,复杂的东西听不腻,更大气辉煌自然有,但受众小。

  而那些能写出歌剧,交响套曲,宏伟的配乐,大气磅礴音乐诗篇的作曲家

  几乎清一色科班出身。

  这跟流行成为了两个极端。

  而他们平时很少写,或者懒得写,亦或是根本写不了能够火热传播的流行。

  原因其实很简单。

  科班所教授的知识本就更广更深,涉及到的音乐思维与哲学也会更深,这些东西一定程度上会让作曲人脱离“大众审美”。

  比如,写出一段单旋律,明明大众感觉你这旋律很好听,具有火的资质,但按照更深的知识沉淀下来的审美,会让作曲人觉得非常单调。

  于是,构编织体,和声,让整个音乐的层次丰满起来,作品也就逐渐开始偏离大众了。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存在于“科班”。

  非科班很多懂得沉淀学习,最后将自己的实力提升到与“科班尖子”不相上下,甚至更强的一些大佬,也会遇到这种问题。

  比如某奶茶。

  每次发歌都是“江郎才尽”,每次发歌都让人觉得越来越退步,每次发歌都有人“不如老歌好听”。

  但实际上,过个几年,知识多了,见识广了,审美上来了,才终于惊呼“卧槽这是什么神仙”。

  ——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审美低,也没有人敢说自己的审美高。

  【你们这高雅的东西继续清高吧,我俗人,不懂。】

  最终的妥协,便是只能归结于所谓的“喜好”。

  却不愿意去讨论如何扩大眼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