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2.进扬州_彻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一月初六,崇明。

  快到中午的时候,三艘去往佘山岛的海船回来了,带回了两百多名俘虏,已经不清楚具体价值的贼赃。

  大致估计不到十万贯,大多都是金银,铜钱也不算少,看来海寇都有同样的习惯,就是只喜欢留藏硬通货。

  然后林彻做出安排,让窦智统带四艘海船,把缴获和俘虏先送回舟山,同行的还有两艘高丽船。

  分别之后,黎明号带着飞燕号张帆起航,冲进了长江口,逆流之上。

  因为是逆水行船,所以在初八的下午,才到了长江和运河交接处。

  运河最多只能通行六七百料的浅底船,于是林彻的两艘船在长江北岸停靠。

  这里离扬州城还有三十多里,这个时间赶过去,估计城门都关了,于是干脆在船上过夜。

  初九,林彻前往扬州城,赵菫非要跟着,林彻也就随她,不过让她只带十名禁卫。

  为了方便,便在码头租了马车代步,一个多时辰后,总算可以望见扬州城池了。

  这扬州城的造型,着实有些怪异,若是从天空俯瞰,会感觉像一只胖头鹅,只不过脑袋是方的,身子是更大的方形,它们之间连接的脖子也是狭长的方形。

  之所以会有这种怪异的造型,都是因为扬州如今可是处于前线,为了防御不得不如此。

  在宋初的时候,唐朝的扬州城已经荒废,于是在其护城河的南边平原上新建了一个州城,名为‘大城’,就是‘胖头鹅’的身子。

  到了大宋南渡之后的宝佑年间,因抗金兵侵扰,于蜀冈上修筑城堡,以兹上下呼应,俗称‘宝城’,即‘宝佑之城’,这就是鹅头。

  但易为金兵包围分割,遂于两城之间,增筑夹城,以利战时运兵运粮交通之便,也就是‘鹅脖子’。

  大城为官衙与士农工商所居,宝城则是屯军之戍,而夹城为上下两城交通之设,互有用途。

  而名传千古的‘二十四桥’并没有在城池之内,恩,二十四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唐朝时的扬州城有二十四座桥,另一种就是专指一座桥。

  林彻等人进城的时候,经历了非常严格的检查,很有地处前线的氛围,也体现了李庭芝的治军有方。

  华长庚这十个禁卫全副武装,虽然出示了告身和腰牌,守城校尉却并没有轻易将他们放入城中,而表示要向上头请示。

  “那个,你们陆机宜是我伯父,要是可以的话,麻烦你找人向他通禀一下,就说林彻应邀前来了。”

  为了更快进城,林彻只得把陆秀夫搬出来了。

  校尉听完,脸上的表情倒是生动了一些,“陆机宜是你伯父?那好,应该很快就有人来接你们进去了。”

  说是很快,也等了大半个时辰,陆秀夫才匆匆赶来,见到林彻,平日矜持庄重的他不由露出了喜悦之色。

  “贤侄你总算来了,可让我好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