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3:竞争_汉之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政方针已定,下边就要走流程,说干就干了。

  虽然说一张白纸好操作好描绘,但也正是因为一张白纸,所以,什么都要从头开始。

  真正沉淀下来,王迪才发现,钟离牧在具体的民生方面做的真是……一般,那些基础好的地方治理的还算不错,为官也算是清廉,没有什么,呃,太多的不明资产,民望官声都不错,但是,基础薄弱的地区,也就那么回事,一看就是放弃治疗的操作——也是,武陵的整体数据不错就可以了,面面俱到干什么?而且,这两个地方离着季汉有点近,又是武陵蛮的聚集地,真正开发出来难度系数太高,还是抓大放小吧。

  所以,划为特区之后,王迪粗略的走访一看,还真的是白手起家的架势,别的不说,要想迁移人口,就要先把房子问题给解决了。

  这个时期的住宅买卖什么的,都是很正经的,不光有文券,还要交税,房屋宅院价格也被地段、格局材质什么的左右,便宜的万八千的有之,中产阶级一些的,数万钱,十几万钱的有之,大款土豪们的豪华型,百万钱,甚至上千万钱的也有之……甚至还有人在从中代人估算房价,从事着房屋买卖的中介业务。

  不过因为黔阳和充县足够烂,房地产根本就没有飞起来,所以,王迪要面临的就是一个问题:迅速的把房子盖起来。

  房地产项目,迄今为止,王迪还没有认真的玩过,生活太动荡,变数太多,收益也没有后世那么生猛,所以,就没有动什么心思,连带着,基建工程积极性也不高,弄得现在只能仓促上马了。

  好在,给这个层面的人类盖房子的话,要求也不高,难度也不大,虽然说秦汉时期砖瓦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开来(普遍应用于民间的地上建筑,而不是地下或者宫殿什么的),但是,这个时代,大部分的老百姓,甚至包括一些基层公务员什么的,居住的还都是平房(二层以上的建筑不多),且以草屋茅舍居多,所以,这就好办了。

  具体的技术操作,按照惯例,王迪还是甩给了挂名在王蕃名下的土木工程队,只是在纲领下规定了几条:统一规划(避免互相攀比,有本事自己花钱去,政府匹配的就这玩意)、草屋(节约成本和时间)、三室一厅的格局(大小约为后世的八十平,考虑到以后孩子可能很多,所以,平数大一些,没有公摊一说哦)、可以免费居住,那样的话,产权归政府所有,以后拆迁的话毛都得不到,也可以以2000钱的低廉价格买下来,那样的话产权就是你个人的了(没有期限没有房产税),一旦以后拆迁(放心,一定会拆迁)的话,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偿,即2000钱或者同样面积的一块地……

  对于王迪的这一番操作,武陵太守钟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