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0 被迫调整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德国前去救火,连李晓峰都没想到这一招效果如此之好。仅仅占领什切青就让德国完全混乱了。

  可能有同志会说这不是扯淡么?不就是一个调动军队的过程,怎么会混乱呢?很简单的道理,大批军队的集结和调动是需要交通线路支持的。而此时协约国的军队从法国正在横穿德国前往波兰,这就占据了德国东西交通干线,然后德国人还要从南往北调动,这两股潮流撞在一块,能不乱吗?

  不通则乱,乱则更堵。反正德国的几大交通枢纽堵得一塌糊涂,这极大的延缓了德国和协约国的军事调动能力。间接的给正面战场上的战斗减轻了压力。

  图哈切夫斯基对此的感触就最明显,之前德国还没有混乱的时候,英法联军就跟炮弹不要钱一样玩命的往他的部队头上招呼,强大的火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几乎是用人命往里填才将将挡住了英法两军的攻势。

  而现在,德国混乱了,英国人和法国人的补给有点跟不上,像之前那种猛烈的炮火覆盖就少了一大半。虽然他们的火力依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但白俄罗斯方面军总算是能承受住了。

  不过,能够承受不代表好受,部队的压力小了,可图哈切夫斯基的压力就大了。之前有说过,图哈切夫斯基已经做好了撤退的准备,可现在他就不好撤了。

  很简单,之前是应为实在顶不住才必须放弃原先的战斗计划,而现在能够顶住了,就没有撤退的借口了。至少图哈切夫斯基不知道该怎么向托洛茨基开口。

  不光是军事这一个方面让图哈切夫斯基为难,更为难的是政治方面,之前他都已经豁出去不计较政治得失了。可是李晓峰突然占领什切青,一举推进到了德国的本土,波罗的海方面军和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还比白俄罗斯方面军弱小图哈切夫斯基是这么认为的,连弱小的兄弟部队都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更强大”的白俄罗斯方面军没道理草?

  如果说之前政治上的负面影响图哈切夫斯基还能咬牙承受的话,在李晓峰占领了什切青之后,他撤退的后路可以说被堵住了。比如托洛茨基就在第一时间催促他:“波罗的海方面军取得了重大战果,从根本上揭示了世界大革命胜利的序幕,希望你能再接再厉在华沙打一个大胜仗,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奏响革命的乐章!”

  好吧,图哈切夫斯基就是想撤也撤不了了,他必须消灭掉美国人,这没有任何条件可讲。没有退路的图哈切夫斯基立刻做出了调整,从包围美国人的部队中抽调出了两个师加强给阻援部队。这几天阻援部队的损失太大了,再不加强真心是顶不住了。

  这种调整是被动的,而且坏处也是相当明显的。之前乌博列维奇就说过,包围美国人用九个师的兵力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