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3 尘埃落定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跑路了。虽然他带出了白军的主力,为今后反攻倒算保存了力量。但是。这对协约国集团来说意义不大,如今的协约国集团需要的只是时间,他们希望有人能给布尔什维克制造麻烦,让他们无力西顾。使他们同德国人的谈判不要受到太多外力的干扰,而等他们解决了德国问题之后,之前的那几百万大军完全可以挥师东进,不需要那点儿乌合之众一样的白军也能做掉布尔什维克。

  很显然,邓尼金不是这么想的,也许按照协约国的计划,确实可以做掉布尔什维克,可那对俄国有什么好处?肢解了德国和奥匈帝国之后,协约国集团的大军难道会像王师一样恢复俄国沙俄时代的版图?会积极地维护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邓尼金可不认为协约国集团是活雷锋,他们恐怕会很高兴地将俄国大切八块,彻底地将北极熊给剁成肉酱。作为一个“真正”的俄罗斯人,一个传统的爱国者,邓尼金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

  他认为如果要维护俄国的主权完整,当其冲的就是保留一只俄国的武装力量。只有枪杆子在手,俄国才能跟协约国集团讨价还价,才能避免被鱼肉。

  这也就是决定了邓尼金绝对不会牺牲自己的部队去为协约国集团争取时间,他没有那么傻!

  从某种意义上说邓尼金也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坚持了最后的原则,为保全俄国的主权做出了最后的抗争。必然的,他也必须为这个决定付出惨重的政治代价。

  尤其是在波兰形势急剧恶化,德国人又裹足不前的情况下,他必然的会成为出气筒。协约国集团不会允许一个跟他们作对的家伙继续把持白军的大权。

  而弗兰格尔则抓住了这次机会,原本就在不断给邓尼金制造麻烦,不断挖墙脚准备上位的他,终于得偿所愿了。

  不得不说,邓尼金很有些悲剧色彩。他费尽心力要维护俄国的主权,要为俄国保留一只有生力量。如果不是他,白军绝不可能冲出包围逃到索契。

  而现在,这些白军的军官却忘记了这一点,忘记了是邓尼金带着他们逃出升天,他们眼中看到的只有协约国集团的援助,只有钞票和粮食。所以他们不光没能继续拥护“救命恩人”邓尼金,反而倒戈一击,给了邓尼金致命一击。

  在协约国的支持,以及军队的背叛之下,邓尼金很快就变成了孤家寡人,按道理说那一刻的他完全有理由生气,有理由抱怨,但是他没有。

  7月14日深夜,他在办公室里同弗兰格尔进行了最后的密谈,这是两人最后一次面对面的交谈,也是人生中最后一次会面。几天之后邓尼金被押往了土耳其,然后辗转前往美国定居。而弗兰格尔则在几个月之后兵败第比利斯。在重重包围之中吞枪自杀。

  那一天晚上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