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3 误判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鲁士大本营暂时兵力空虚可能存在的危险之类的问题。

  十几年后。老头的孙子问他当时的想法,问他是都有过担忧的时候,老头笑了笑回答道:“我没有考虑过那些无聊的问题,对我来说,如果不能消灭掉波兰人的有生力量,如果不能给蠢蠢欲动的协约国集团一点颜色看看。而是如某些人所想,畏畏尾舍前怕狼后怕虎,那么很有可能导致华沙会战的失利。结果就会丢掉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东普鲁士人民共和国!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不就是东普鲁士吗?这块地方就算丢掉了,大不了在华沙取得胜利之后再夺回来就是了!”

  说到这儿,老头高深莫测地笑了笑:“更何况我对安德烈.彼得洛维奇先生非常有信心,对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也非常有信心,他们不会让我失望的!”

  不得不说,在华沙会战爆之前,参战双方精神意志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本应该背水一战毫无退路的波兰人表现的犹犹豫豫,前怕狼后怕虎不说,还将大部分希望都放在了盟友身上,一门心思想着盟友会怎么怎么样。而不是他们应该怎么做怎么自救。而兵力捉襟见肘的东普鲁士人民解放军却敢打敢冲,完全就是一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

  具体来说吧。在会战即将爆之前,在上马乌基尼亚和东普鲁士的解放军还没有抵达华沙战场的时候,主动权其实是在毕苏斯基那边的。当时摆在他面前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进攻沃沃明,消灭掉李晓峰和特里安达菲洛夫的部队,按照原计划赶往上马乌基尼亚。

  这么做不是不行,只不过难度大而且意义有限。波尔斯基当时已经完全是死狗一只,他的主力已经算是覆灭了,继续去救援他除了政治上有一定的意义外,军事上的价值约等于零。

  并且驻守沃沃明的“外籍第一战斗纵队”一旅十分顽强,以毕苏斯基那些不给力的部队,想要碾过去太困难了。很有可能是损兵折将最后还不讨好。

  所以当时协约国集团给了毕苏斯基第二条路:停止进攻沃沃明,将部队主力撤回华沙,抓紧时间休整和补充部队,等待协约国的志愿军抵达战场之后进行反击。

  这条路看上去会很窝囊,而且政治上也会比较被动放弃救援波尔斯基,但实际上的好处还是比较大的。缩进华沙城内之后,可以避免野战,可以保存实力。而在城外情况就很难说了,反正协约国集团判断,如果毕苏斯基继续在野外溜达,没准犹太人吃掉波尔斯基之后,就会转头再吃掉他毕苏斯基了。

  不过毕苏斯基却对第二种方案有疑虑,倒不是他真的讲义气,一定要去拉苦命的波尔斯基一把。实际上他的军事知觉也告诉他,波尔斯基救不出来了,也没必要救了。

  毕苏斯基之所以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