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8 新的焦点问题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尽量的少犯错误,尽量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给对方留下任何机会和把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配合方式才是完美的。

  列宁一面仔细的聆听着托洛茨基就他的建议作出的具体解释,一面不放过任何机会挖掘这项建议中不切实际的部分,在两位导师热烈的“交锋”当中,托洛茨基的建议被迅速补充完善,虽说不可能是尽善尽美,但也规避了相当多的问题。

  而在此期间,其他的中央委员只能傻傻的看着两位导师大人的表演,哪怕是斯维尔德洛夫和捷尔任斯基这样的政治局委员,也仅仅是能插得上嘴而已。

  什么,你问斯大林在做什么?这货一贯是开会发言不积极的,沉默是金就是他的最佳代号。更何况,对于托洛茨基的建议,钢铁不管是从政治需求出发,还是内心出发都是不赞同的。导师大人和托洛茨基的讨论越热烈,越完善这个建议,钢铁的心里就更加的不是滋味。

  会议刚刚进行到中途,斯大林已经脱离了会议,一个人躲在斯莫尔尼宫偏僻的角落里闷闷的抽烟斗去了。这也就是他现在唯一能够采取的对抗或者说反对策略了。

  是的,从列宁开始询问建议中的具体事项开始,斯大林就知道,导师大人不会站在他那边,这样的结果多少让他有点愤怒和灰心,甚至有点觉得导师大人这是离经背道是背叛了无产阶级。

  不过导师大人的行为具体是不是有罪,由不得他说了算。他还不是后世那个金口玉言的大独裁者,现在他只是列宁的小跟屁虫,导师大人的决策和话语才是金科玉律。

  讨论很快得出了结果,结论跟历史上差不多,任用旧军官、使用旧知识分子是在所难免的。具体的实施细则很快就被制定出来了,当然,在一些很关键的问题上,导师大人和托洛茨基之间还是有分歧的。比如,如何辨别旧军官和旧知识分子是否具有反革命倾向这个很要命的问题,两位分歧不小。

  托洛茨基很有一点革命导师的大气,大手一挥就认为:“在鉴别问题上不需要太吹毛求疵,要允许一部分历史和底子不太干净的人重新站队。相信在历史的潮流面前,绝大部分人是识时务的。”

  说白了,托洛茨基就是不想浪费时间,形势已经很紧张了,如果要仔细的详细的鉴别每一个旧军官和就知识分子,那需要多少时间,说不定等反革命份子揭竿而起了,打到首都城下了,鉴别工作还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嗫!

  如果这么搞,那他提出的建议还有多少实际意义?还不如直接像斯大林那么一刀切,一律的不信任他们来得痛快呢!

  而这种粗枝大叶的工作作风列宁肯定是不可能接受的,胡子眉毛一把抓。不管好人坏人你都用。这还不得乱套啊!鉴别工作很重要。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