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4 新技术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直接导致t54的战斗力直线上升,配合d1ot和新的1oo毫米滑膛炮,终于可以在远距离上精确的狙杀德国坦克了。

  当然,也只有少数t54和原is系列的重型坦克才能享受安装激光测距仪的待遇,这一批坦克也仅仅装备给近卫部队,毕竟第一代激光测距仪的造价颇高,并不是廉价的t34和t35能够享受的。

  不过红军也没有停止改进t34和t35的火控,虽然不可能给它们安装昂贵的激光测距仪。但在李晓峰的建议下,红军装甲兵开始在低档坦克上普及测距机枪。所谓的测距机枪其实就是跟坦克炮同轴安装的重机枪,在15oo米左右的距离上,该机枪的弹道特征基本跟坦克炮一致。

  具体的使用办法是:当炮长现了敌人之后,立刻进行测距,然后按照测定的距离装订测距仪机枪的标尺,再立刻打一个短点射。之后观察测距机枪曳光弹的弹着点,如果击中了目标,就立刻用坦克炮射击。否则,则说明测距失误。按照测距机枪弹着点进行修正之后再次射击,直到命中目标为止。

  实事求是的说,测距机枪的性能有限,不过是火控设备展早期的“对付”的办法。对于提高远距离射击的命中率效果有限,尤其是对射击远距离移动目标不是特别给力,而且操作比较繁琐,尤其是在测距一项上并没有本质的改进。

  不过在1943年,这已经是很高大上的解决方案了,至少广大红军坦克手还是比较欢迎这个方案的。很快在1943年7、8月份。一场给t34和t35改装测距机枪的工程就风风火火的展开了。

  而从1943年1o月开始,德国坦克兵就突然现红军坦克手的远距离交战能力直线上升,不光是那些“珍稀”的t54远距离炮战变得很凶悍,连带着广大“爬虫系”的t34和t35也开始拓展交战距离,让德国坦克兵和反坦克炮兵苦不堪言。

  关于测距仪的话题暂且说到这里,回到之前的主题导航。激光器的实现使激光陀螺仪得以实现,但是以当年苏联在这个领域的基础,很快搞出刊用的激光陀螺仪还是很为难的。李晓峰很快现,第一代激光陀螺仪仅仅能在实验室里少量制造,体积和精度都不说,这个成本就断然无法接受。无奈之下,某仙人也只能作弊,采购了一批2o世纪6o年代水准的激光陀螺仪装备给红军远程航空兵使用。当然,数量是比较有限的,基本上每个轰炸机团大概能分到两到四部。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对于当年的大机群地毯式轰炸来说,并不需要每一架轰炸机都装备激光陀螺仪,一个编队有两架装备有激光陀螺仪的导航机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其他的飞机跟着飞就ok了。

  从1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