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5 巴巴罗萨(5)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量主要用来保障生产师属炮兵团的m1938式122毫米榴弹炮和m1937a19122毫米加农炮,顾不上大规模生产d25。

  而且t54上装备的1oo毫米滑膛炮虽然有问题,但暂时还是能满足红军的需求,至少反装甲能力是毫无问题的,而且中等膛压滑膛炮比有膛线而且膛压更大的加农炮生产简单造价低。

  最关键的是,北方工业保证将尽快大量的向前线提供碎甲弹,该种弹药反工事的能力远远强于普通榴弹,可以暂时解决t54打碉堡弱的问题。

  可能t54最大的问题还是生产能力有限的问题,按照乌博列维奇的想法,如果一年能生产1万辆t54,那么1942年就可以结束战争,如果一年只能生产5ooo辆,那1943年才能解决德国佬,如果一年只能生产25oo辆,那就得等到1944年。

  那么北方工业的t54年生产能力现在是多少呢?也就是一千来辆,跟一万辆的目标差十倍,哪怕是最低的25oo台的指标都摸不到边。反正乌博列维奇对此是颇有微词,如果不是北方工业是外国企业。他非得将厂长送去劳改营不可。

  尤其让乌博列维奇无法接受的是。北方工业还三心二意。在他看来,t35完全可以停产,这种小号的t54几乎要消耗t54接近65的资源,可是作战能力却跟t34不相上下,性价比实在不高。北方工业就该老老实实的去生产t54,而不是分心搞一个蛋疼的t35。

  不过北方工业却不买乌博列维奇的账,因为红军的装甲兵普遍对t35的评价很高,尤其是那些既装备了t34又装备了t35的部队。普遍认为t35的性能比t34高。比如t35的扭杆悬挂比t34的克里斯蒂弹簧扛损能力强,而且t35车体空间比t34宽敞。尤其是变箱,相对于t34那个寿命短毛病多的烂货,t35的变箱简直是良心之作,反正红军的坦克兵更愿意接收t35而不是t34。

  这给了北方工业极大的信心,立刻就上马了t35的改进计划,将加强t35的火力,考虑换装正在测试中的85毫米加农炮,并安装t54火炮的单向稳定器,进一步加强变箱的可靠性。当然最关键的是加强防御。这一点是北方工业的幕后老板李晓峰特别暗示的。

  某仙人暗示北方工业,德国人正在研制新坦克。这种坦克的装甲防御和火力会有极大的提升,尤其是火力将极大增强,现有的t34和t35恐怕都挡不住敌人的远距离攻击。

  基于老板的指示,北方工业立刻采取了行动,将t35的炮塔正面厚度从45毫米的水平提高到6o毫米,将车装甲从35毫米提高到5o毫米。从初步的在原有t3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