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升级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不从心,君不见二战末期为了应付“神风”美国人直接搞了76毫米的全自动高射炮,原因就是博福斯4o射和威力已经不够用了。

  李晓峰觉得从未来的展趋势看,传统的管退炮已经注定要淡出舰载小口径高炮领域,为了抢占制高点,应该早做准备。未来的趋势是什么?还不是全自动的加特林炮。

  所以在1931年,引进技术之后的第二期工程中,李晓峰就强硬地推翻了一切基于现有自动原理的高炮方案,北方工业开始瞄准加特林和加斯特方案。加特林就不用说了,这是转管炮。

  加斯特大家可能不熟悉,这是转膛炮,说白了加斯特原理可以理解成弹膛旋转的火炮,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武器的供弹、装填、击、抛壳等动作分开,平行进行,即在射击过程中炮管不转,只是几个弹膛在转轮带动下依次转到对准炮管的射位置。在一个弹膛射的同时,其余弹膛退壳和装填,这样由于动作自动重叠进行,所以缩短了循环时间,提高了射。

  经过一段讨论和研究之后,加斯特自动原理很快就被放弃了,虽然重量较轻,但不能达到某仙人期望的射,而且寿命比较短。最后项目确定为6管3o毫米加特林方案。

  从1931年开始,围绕这门防空炮北方工业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和技术攻关,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在1935年3月份,第一门样炮终于完成。

  该炮采用六根三十毫米身管,最大射3ooo每分钟,看上去技术指标跟后来的ak63o很接近,但并不是ak63o的山寨版。因为从自动方式和弹药,这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火炮。

  63o项目的样炮并没有采用ak63o的内能源方式,而是采用了外能源方式,由电机驱动。为什么没有采用更俄国的内能源方式呢?原因是内能源震动较大,对精度不利。至于弹药,也没有采用俄国的3ox165弹,而是采用3ox175弹,因为装药更多,初更快精度更好而且威力更大。

  所以63o工程完全是不同于ak63o的火炮,哪怕后来63o工程依然被命名为ak63o,但请大家注意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火炮!

  不过样炮出来了并不代表就立刻可以装舰使用了,原因很简单,炮是出来了,但是火炮相关的火控系统还没有完成,雷达诺基亚和美国人在还在攻关当中,最乐观的估计到1937年1o月才能完成样机,1938年能投入生产就阿弥陀佛了。

  一番研究讨论之后,北方工业也只能暂时将就了,降级了63o工程的火控。利用现有的高炮指控系统先凑合了。当然。作为备份。63o工程也可以手动操作,只不过那样效率很低就是了。

  第一批预生产型的ak63o安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