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一二章 分赃_唐朝好男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注意点细则问题。于是物价忽然间降低了,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的价值都达到了千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按我看,共产主义的优越性在高老师身上提前体现出来,很嫉妒。

  听说是农学里的大学问人要来定居,盛传是大夫人为了让庄户过上更好地日子才费尽精力从农学里请来的高人,不光庄稼地里是超一流,连人都和土地爷一样灵验,住那那丰收。不相信的可以去三里外自然保护区开开眼界。看看穷坡恶水在短短时间里发生的变化就知道农学专家的厉害。

  变化真大,这点上不能否定高老师的功劳,可关键还是程家的底气足,只要钱用到了,沙漠里都能种出黄瓜来,更别说雍洲这肥沃土地上的一块荒坡。可我和程初不能争这份功劳,高老师虽然受之有愧,也只好勉为其难地接受这个说法。毕竟农户们对土地的热爱、追求高产量的热情高于一切。

  农学一号,这是今年高产麦种的代号,本来想起个雅致的名字,可想来想去具有代表性的不多,叫盛唐一号绝对不合适。叫李治一号会被杀全家,很为难。

  王家庄子和少数皇亲国戚的农庄是农学一号的首批受益者,知道地人明白皇家这么干的苦衷,不知道的认为朝廷偏心。因为农田里不管是发的麦穗还是整体的高度都比能留种地麦子高出一截,凡是务农的人每每经过王家的粮田时候总眼红脖子粗的蹲了麦田里骂娘,王家庄户则为了捍卫自己娘亲地名誉奋力回击,因为这个已经出现几次误伤事件,彪悍的王家庄户顿时恶名远扬。

  往后外庄吃亏的总结了经验,改成站了远处大力谩骂几声拧头就跑,只要战术正确就能保得周全,收效斐然。幸运的是。程、崔、秦等几家关系户也因为走后门引种农学一号给王家分散了一部分火力,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恐怕长安农户要自发成立专业骂娘队来宣泄胸中不满。

  很有意思,因为群众的不满引发了当地官员的护犊情绪,这年头地方官都很护短,自己治下的百姓遭受不公平待遇后自己难免面上无光,虽然这几家恶霸老财不是自己能得罪起的,可拼了前程给百姓讨回公道地强势官员在这个年代层出不穷。

  粮食产量是决定地方官员政绩的主要标准。关系了民生大计。关系到自己为官的名声。恶霸们以权谋私惯了,尤其这些功勋门户里尽出坏蛋。也不算什么罕见的事情;而皇亲国戚是奉旨采购良种,也难以找出什么把柄;可一向清廉耿直的刘仁轨刘宰相竟然和这帮人渣同流合污就让人伤心了。所以不断有指责老刘只管自家丰产、不管他人死活的帖子发出来,顶贴的不少,有凭着良心就事论事的,有昧着良心唯恐天下不乱地,更有政敌对手恶意顶贴辱骂地……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