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二五章 动摇_唐朝好男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棉花的搭连递给刘仁轨,喊杂役烧壶热水送来沏茶,“外面冷,进去谈。”

  刘仁轨将棉花摆了一案子。左看右看,又捏又撕,“产量呢?和桑蚕比?”

  “高,当农活干,不费专门人力去照顾。没有桑蚕的地域限制,耐寒耐旱,若规划的好就不需要大量侵占粮田。”我起身怀里套了一小卷才织造地棉布放了刘仁轨面前,“比麻布细密。比丝绸结实,遮风御寒地首选,尤其产量高。工艺上稍微烦琐了点,但经过我多年的攻关钻研,其中几处难点已经攻克,投入量产没有多大难度。”

  “看看。”刘仁轨将棉布展开,对了光线端详,用力搓揉揪拽。又和身上地绸缎比了比,解开襻扣将里面的麻里衣扯出来一角,撕扯几下,才满意的点点头。“的确,光从手里这块棉布来看。比丝绸和麻布都结实,也厚实许多。若是不侵占粮田能够种植的话,那是天下苍生之福。光那个手套若送了去前方,寒天里将士们的战斗力也能提升。冻伤减员地事也会减少。”

  “关键就是种植问题。如今西突厥已经成为我国行省。那边干燥少雨,地广人稀,用来种粮食怕有难度,如果能广植棉花等抗旱作物,的确是我朝一大福音。”说着起身指了指地图上西域一带,“光从面积上看,远远大于关中、河南重要粮产区总和,置之不理则可惜了这么大的土地资源。朝廷每年还得拿出大把钱粮安抚当地土人,若能找出适合耕种的地方让他们有所产出,拿了物产与朝廷交换生活物资就不再成为负担。两厢比较下来……”

  “或许少监的话有道理。”刘仁轨打断话题,“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说到棉花抗旱,抗寒时我就朝西边想过。不尽然都是少监想的那样,蚕桑麻粮自古都由官家统一管携,若棉花更胜桑蚕。将这么重要的物件教放于一群胡人手里。不免……”

  看来老刘是个泛民族主义者,从根本上没有领会伟大舵手李世民华夷一家地伟大战略构思。按他的意思,就算汉人拿不出地来种棉花,也不能跑到少数民族地区推广,那些人靠政府接济死不了就行,不用活的太舒服。“豢养,”必须将兰陵提出的豢养理论抛出了,要从根本上推翻刘仁轨的偏见。“就这个道理,种植棉花等作物若能改善生活地话,相比放牧游窜,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日子,生存没了顾虑,不必舍命拼抢,战马变成田间牲畜;不需要打猎劫掠,刀枪弓箭使用再不频繁,有吃有穿的生活,后代们不再效仿他们的先辈纵马驰骋,有时间有条件接受我朝教化,逐渐脱去野性,从暴民乱民转化成良民顺民。

  商贸越多,和我们接触就越频繁,相互交流沟通,民族间地障碍消除越快,想像一下,我朝和西域各族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