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 42 章_小货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看纪彬,这就是个读过书的,若是读了书能有他半分本事,那儿子就没白养。然后又看看宣家三女婿,这也是个读书的,是个秀才老爷,见知县可以不拜,什么都不做朝廷都给粮食。

  最后是引娘。

  李裁缝跟宣老娘相熟,算是看着宣家几姐妹长大。

  引娘在出嫁前沉默得很,虽然有些机灵,可远远不如现在这般落落大方,说话办事就跟官家小姐一般。

  引娘现如今也是读书的啊。

  这三个读书人就是跟别人不同。若是她家孩子能从小读书呢?

  引娘道∶一般来说五六岁启蒙正合适,邑伊县倒是也有私塾,只是太远了,就算雇马车一天也要来回五个时辰。所以不如荆高庄合适,纪大哥跟荆夫子还有荆姐谈了,是同意的。

  五六岁?

  她家孩子不正是五六岁吗。

  李裁缝下定决定∶好,我搬到纪滦村,方便工作,也方便把孩子送到私塾里。她现在手里有钱,供个读书人还有富余,怕什么。

  而且有纪彬跟引娘做这件事,应该是没问题的,引娘也在荆高庄上学,还能帮忙照看着。

  引娘点头,终于把最重要的李嫂子请过来。这可是他们刺绣坊最重要的人。

  高娘子她们也不用日日跑到走几个时辰的路去学东西,大家一起到刺绣坊就好了。

  刺绣坊有她们三个在,还愁没人来?纪彬反正是不愁的。

  私塾这事,是纪彬早就想过的。

  不止一家人找纪彬问过,荆高庄能不能收学生,邑伊县能不能收学生。可再三考虑,还是距离较近的荆高庄更合适。

  最先问的就是里长一家。

  里长家人多,适龄的孩子也多,女孩子有三个,男孩子有五个,都是五到十五岁。以前里长动过送孩子上学的心思,可也只是想想。读书太费钱了,笔墨纸砚不说,入学的钱都不少。他虽是里长,也没闲钱送那么多人上学。

  可如今有酿酒坊的声音,又看到学习那么有用,自然起了心思,特意找纪彬聊这件事。

  如果说里长有先见之明的话,那纪滦村其他人也差不多。

  之前修作坊的时候,宣老爹请了村里人帮忙,大家手头有些闲钱,还有那些跟着做刺绣活计的,酿酒活计的,基本都有心思。

  算起来,除了里长家的八个孩子,另外来找纪彬的还有四五个,其中还有王大娘家的小孙女,今年八岁,也想送去上学。

  王大娘一想到那日贵客来了之后,引娘的聪明劲,她就劝家里人把小姑娘也送去上学。

  别的不说,能学到这些聪明就够了的。

  所以荆夫子都没想到,她来吃个酒席,竟然还坐着受了拜师礼。当然了,只是四个女孩子们,乖乖巧巧地过来拜师。剩下九个男孩子们,则要到荆高庄的男先生那拜师了。

  按照纪彬的打算,他准备雇个牛车,让牛车天天接送这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