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2章 第 132 章_小货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想建议。

  甚至让现在的户部尚书跟纪彬好好聊聊,看看能不能聊出什么赚钱的好办法。

  纪彬满头问号。太子殿下不至于吧!

  他都做好准备跟引娘在汴京吃吃喝喝了,怎么就变成来汴京做公务了?还是没有工资的那种?

  当然,纪彬也不敢说要工资,回头真的给他安排个正经差事怎么办。真留在汴京了,他家船怎么办。两千料的大船,现在建到一半了吧?希望等他到家的时候,就能坐上了。

  说起船只的事,纪彬还在奏章上请求开海运的文书,说是海外天高地阔,想去那边看看。而且周边小国屡屡请求贸易往来,只是南军国有海禁,如今倒是走私十分猖狂。这件事还挺重要的。

  这里要说的是海禁跟走私的关系。

  两者向来相辅相成,若是当朝实行海上禁令,那海上走私就会屡禁不止。反而是没有海禁,开了海市,走私就会减少。关键还在于,其他弹丸小国有贸易的需求。

  像南军国地大物博,交易也只是为了赚钱,其实自己并不缺什么东西。而其他番邦却不同,他们地窄人稀,很多东西都不够用。

  在纪彬记忆里,他那个时空的史书上记载过,有个番邦小国请求中央之国允许卖给他们都弓,也就是兵器。

  请求很久之后,一年才卖给他们三十多个,这就满足了。

  可见那些地方东西有多稀缺。

  现在这边的番邦也差不多。

  可是如果允许海上贸易,又会多加另一件事,那就是海外番邦的白银黄金快速大量流失,这东西可不是再生的。

  久而久之,那些番邦统治者就会不满,然后故意来犯,甚至伪装成海贼海盗,都是可能的。

  所以说海禁一事太过复杂,不是说开就开,说关就关的。

  说白了,地大物博的地方,内里经营好了那就什么也不缺,对海上贸易需求不高。主要还是其他地方求着交易。

  纪彬写下自己的看法。

  在他以后世人的眼光来看,海禁对或不对,不能直接下定论,只能从几方面阐述好与不好。这世上之事不是非黑即白,只要白的方面压过黑的一面,那就可以商议。

  而他写下自己的见解后,倒是又觉得不妥,刚想烧掉,就会被眼疾手快的谢阁老拿走。

  谢阁老您都六七十了,怎么还老当益壮。

  纪彬无奈,只好让谢阁老看下去。

  这海禁确实事关重大,不过谢阁老挑挑眉,倒也没说什么,只讲此事押后再谈。纪彬也明白,这不是三五天可以搞定的,甚至不是三五个月可以定下的。一切都要慢慢商议。

  放下海边的事,手头又被塞了份盐税的文书。好家伙,这是干什么呢,怎么一个比一个重要?他能处理这种事吗?肯定不能啊。

  但谢阁老却不准他放下,看完之后,必须说一番见解,否则连家都不能回。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