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5章 385 战争的前奏_红警大中华198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算给它奉献什么样的前途?它们在为什么样的政策、为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而卖力?”阿齐兹在公开信中说:“科威特政府对伊拉克进行了双重侵害。首先,它侵占了伊拉克一部分领土和油田并掠夺其国家财富,这种行为几乎无异于军事侵略;其次,在伊拉克成为帝国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凶恶威胁的目标时,它又蓄意窒息伊拉克的经济,这是一种与军事侵略具有同样危害性的侵害。”

  任何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分明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伊拉克挑科威特的毛病都挑到这份儿上了,必然是对科威特心存不轨。果然,随后伊拉克在与科威特的边境上集结大军,做出一副随时都会采取军事行动的样子。

  科威特当然也不甘坐以待毙,一方面强烈反驳伊拉克的所有指责,并向其他阿拉伯国家和联合国紧急通报情况,另一方面自己也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冲突。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让整个阿拉伯地区都有些乱套,各国领导人多次进行紧急沟通,希望调解这一次的纷争,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也频繁穿梭于伊科两国之间,希望通过自己的斡旋解决争端。穆巴拉克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停止攻击宣传和战争威胁。第二,把问题局限在阿拉伯范围内,不使其以任何形式国际化。第三,在吉达双方召开一次有埃及和沙特参加的会议。第四,在解决这场纠纷的过程中,不讨论边界问题,以使问题容易解决。

  这些政治智慧都是金玉良言,如果能够良好贯彻,对于解决问题是极有帮助的,就算是萨达姆也故作姿态,向外界宣示绝不动用武力解决问题,双方才在沙特的吉达做了下来进行谈判。同时伊拉克军队从边境后撤,似乎一片风雨有消停的迹象,让人们大松一口气。

  可是谁也没想到,7月31号到8月1号这场由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成员伊札?易卜拉欣和科威特王储兼首相阿德?萨利姆?萨巴赫在吉达举行谈判,居然跟人们想象的完全不同。原本科威特已经准备在经济议题上进行一些让步,以期解决争端换取和平,但易卜拉欣在会上不仅要求科威特赔偿其经济损失,而且要求租借科威特的布比延岛99年,并要求科威特领导人去巴格达负荆请罪。

  这种近乎挑衅和侮辱的要求科威特自然不能答应,不过双方还是约定了下一轮会谈分别在两国首都进行。

  除了伊拉克的咄咄逼人,其实美国的态度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伊拉克的决策。自从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之后,美国和伊朗关系紧张,美国就希望能在中东扶植其一个能够帮助美国遏制伊朗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伊拉克。

  所以,当伊拉克开始脱线地搞出了这么多事情之后,美国不仅没有站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