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5章 转折点二_崛起于帝国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然而然的,骑兵力量不足的赵杜天,想要利用新式武器的性能敌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打出一个惊天动地的歼灭战,将反汉联盟这一股十几万聚集起来的精锐全部消灭,只能使用经典古老但实用的埋伏战术……

  大汉帝国只有大汉御林军装备了德莱塞步枪,这一新式步枪的情报隐藏的很好,并且,巴拿马地区可不单单只有大汉御林军,还有许多从南美洲撤下来的美洲国民警卫队残兵以及地方性质的民兵武装!

  这些人即便被打掉了精气神,但人数还是不少的,起码比只有3万人的大汉御林军多!数十万美洲国民警卫队,想要全都屠杀掉,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不过,赵杜天已经发现,当初气势汹汹的美洲国民警卫队经历这一次浩劫后,已经彻底垮掉了,这不光是人员损失太大的问题,而是这只部队的整体士气已经变成负值了!

  要不是大汉御林军作为主力撑着,赵杜天很怀疑那些土著残兵还敢重新踏入战场!

  当然,赵杜天也没指望这些残兵能发挥什么作用,这些人只是在外围用来迷惑进军中的反汉联盟主力,并且在未来大汉御林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后,用来扩大战果!

  历来,想要埋伏敌人主力,往往需要一个基本条件,敌人愿意自己往前进攻!

  不管是敌军统帅脑残也好,还是敌军对自己的实力过于自信也罢,总之,只要敌军有一往无前的进攻意愿,就足够了!

  在这个打仗完全靠人腿的年代,大范围的迂回包抄纯属痴人说梦,没有敌人配合般的前进,根本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包围圈!

  毕竟,一个合格的统帅将军,都会在战场四周散步基本的侦查眼线,小股敌人的调动或许很难察觉,但大规模敌军主力迂回包抄的话,就算一时失察,也会在即将被包围的时候发现端倪!

  除非是二战时期的装甲和卡车移动的部队,快速机动之下,根本不会留给被包围的敌军多少反应的时间!

  这也是二战时期大纵深防御战术流行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主力被莫名其妙的抄了后路!

  要知道,一战时期乃至一战之前,交战双方为了对敌人保持最大压力,军队主力往往都布置在前线,阵地纵深很薄弱,兵力非常密集,每一处阵地的争夺,都是双方主力的碰撞!

  这就是为何一战时期,进攻方每前进一公里都要付出成吨尸体的代价!

  一战的时候起码还有卡车马车火车等运输工具,赵杜天这里真的只能靠俩条腿了……

  好在,如今的反汉联盟占据着绝对的战略主动权,一路势如破竹的趋势下,他们并不认为区区3万大汉御林军和一堆被打破了胆的汉国残兵,能吃掉自己!

  说句难听的话,就算这十几万人踏入了对方的埋伏圈,汉国那点人马,也吞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