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8章 养猪政策落实,家家户户养猪_我做生产队长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猪难求,小猪更是一猪难求,价格也水涨船高。

  甚至于,配种的公猪也吃香了,配猪的价格也提了上去。

  最开始,是各生产队到处去买小猪,本公社的都买完了,就到其它公社去买。

  但这需要实在太大,根本就供不应求。

  好多社员家根本就分不到小猪,有些社员为了拿补贴和完成任务,情愿自己掏腰包,自己找关系,去买小猪。

  吴远中的猪场里,所有母猪都拉去配了种,但生小猪还待几个月,远水解不了近渴。

  一时间各生产队里怨声载道,下面都乱了套。

  不光青蒲,其它公社也是一样。

  不得已,县里再次召开会议。

  接受了急功近利的教训,反思了工作中的不足。

  重新调整了政策,给了社员们一定的宽限期限。

  这才算平息了民愤。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卫兰没有再来生产队,吴远中他们在不久后就收到了卫兰的信。

  信中说她爸在战争年代留下的旧伤又复发了,每日疼痛不已,不得已只得暂时放下工作,在家养伤。

  家里没人照顾,卫兰只能留在家里照顾她爸。

  卫兰在信中告诉他们:等她爸的伤养好后,不用人照顾了,她还会回来的。

  但是不久后,上面就来人调走了卫兰的组织关系和档案。

  李静萍幽幽的说:“看来卫兰是不会回来了!”

  吕玉衡安慰她说:“估计她爸的病呀,没好。”

  后来李静萍也给卫兰写信问了这件事,卫兰回信说调档案的事她不知道。

  她爸的病确实还没好转,所以暂时还要在冰港照顾她爸。

  三姐也被安排在公社,还是让她负责妇女工作。

  种菜组解散了,原来的菜地,划成了自留地。

  生产队又把田间地头,沟塘旁边的贫瘠的,不适合种粮食的洼地,都划成了自留地。

  这些自留地被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

  抓阄决定每一小块地分给谁家种。

  分下去的自留地,社员们可以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种出来的农作物,也不需要上缴。

  这样一来,社员们的选择性就更高一些,积极性也更高一些。

  他们可以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如果家里人口多的,缺粮食的,就种粮食。

  如果口粮够吃的,可以种一些瓜果蔬菜,丰富自己的食物种类。

  同时,这些自留地又不占用耕地,不影响粮食生产。

  真可谓是一举多得的良好举措。

  养猪组也重新做了调整。

  主要工作由养猪卖钱转到繁育小猪。

  所以对劳动力要求也不高,需要的是懂技术,心细的,有耐心的人。

  所以在人员方面也做了调整。

  吕玉衡因为现在主要负责酱油厂技术工作,就不再去猪场干活。

  吴远中也跟张亮爸商量:

  “张队长,要不养猪组你再找个人负责吧。

  “我还干着酱油厂的活,怕有时候顾不上养猪场,别人有意见。”

  张亮爸说:“你辛辛苦苦为大家做事,大家都看在眼里,不会有人有意见。

  “再说,你虽然兼着酱油厂的代理厂长,但你的工作主要是统筹安排,时间上相对比较自由。

  “你可不能光干公社的活,毕竟你是咱生产队的人,生产队的活你也要抓起来。”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