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817章 来自3M的经理人_一路青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泾山、高桥的石化基地都有聚丙烯腈项目。

  方夏新材料的煤化工和聚丙烯腈项目还在规划申报当中,不过对项目通过审核,包飞扬并不是很担心,实际上这个聚丙烯腈项目就是和碳纤维项目配套的。虽然同样是聚丙烯腈纤维,但是纺织用的腈纶和高性能碳纤维使用的聚丙烯腈纤维还是有差别的,虽然说美国有一家公司已经研究出普通腈纶纤维制造碳纤维的技术,华扬公司也搞到了这项技术,但暂时还没有吃透,而且就算是普通腈纶纤维,实际上也并不普通,还是有些区别的。

  在天江园区形成从煤化工到烯烃分离、聚丙烯腈和碳纤维的完整产业链,就可以从源头开始,对聚丙烯腈的生产进行控制,以获得高性能碳纤维。

  宋清晨说道:“目前,方夏新材料在合成纤维领域已经进行了技术积累和布局,我们会将合成涂料和合成纤维这两大业务做成方夏新材料公司的核心业务。”

  方夏新材料的特种涂料已经闻名遐迩,打入了相关市场,可以跟相应品类的国际名品竞争。而在合成纤维方面,方夏新材料此前进行了一部分投资和技术积累。

  就国内合成纤维产业的情况来说,早在九六年华国的合成纤维产量就已经跃居世界第一,而去年的产能则达到了540万吨,约占全球合成纤维总产能的百分之二十,实际产量也达到了460万吨,所以和钢铁产业的情况差不多,国内合成纤维的产能并没有开足。

  但即便如此,实际上国内合成纤维工业的产品还是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九八年我国进口合成纤维达到了150万吨,出口只有十万吨,实际消费了600万吨,也就是说还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缺口。

  另外国内的合成纤维产品在品质和品类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所谓品类差距,也就是差别化方面的差距。对那些大型合成纤维制造商来说,同样是腈纶纤维,他们可以玩出花来,可以生产多种多样不同功能的产品,比如仿真丝、仿桃皮、远红外纤维、抗菌防臭纤维、阻燃纤维、防水透湿、抗静电纤维等等。相比之下国内的产品还是以常规产品为主。差别化纤维比例少,品种单一,国内合成纤维差别化比例还不到百分之十五,而国外发达国家大部分都在百分之四十左右。

  国内合成纤维生产厂家还存在规模小,生产能力分散的情况,缺乏与国外大公司竞争的能力。比如涤纶长丝生产规模平均只有万t/a,涤纶短丝生产规模全国平均只有万t/a,腈纶全国平均万t/a,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比较大。如台湖地区的涤纶长丝平均达到了万t/a,涤纶短丝平均达到万t/a,腈纶平均达到万t/a,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另外在技术和成本上,也有一些差距。目前国内化纤企业的技术装备基本成套引进,又存在建设分散化和小而全,加上历史负担大,自有资金紧张,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主要靠负债建设,生产流动资金主要靠贷款,生产折旧和修理费用大,成本高。化纤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也比较低,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只有10吨,而同期韩国为85吨,台湖地区为115吨,差别巨大。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