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2章 尚大炮_光速领跑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职业是诗人,兼职是著名的社会新闻评论家,当然,也是个臭名昭著的前企业家。在创业的日子里,他先后设了几个大骗局,卖过的没有增高效果的鞋和鞋垫,没有保健益智效果的口服液,还有拉起房地产公司,建造过一些豆腐渣工程。可就是这一系列的所谓“艰苦”的创业,为尚德赢得了亿万财富,这是他的“幸运”,也是那一代中国的商人几乎都有的“原罪”——他们成长于市场经济的草莽年代,也利用了这种草莽特性。面对“原罪”,有人选择了“坦白”,也有人选择了粉饰和漂白。尚德显然也属于后者。当有记者问及他的违规问题时,他不但予以完全否认,还一再强调,“其实,我是一个诗人。”“我先把自己定位于诗人,然后才是企业家。”原来,“诗人”是他转换话题,掩饰自己的最好幌子!

  至此,我们已经不难明白,尚德把自己涂上文化口红,戴上诗人的帽子,并不是因为他是个真正的诗人——尽管迹后他拿钱出了六本诗集,更不是因为他真的为了诗——如果真为了诗,有必要时时处处炒作自己是诗人吗?而是为了用诗人的光环,来掩盖他并不光彩的迹史,漂白过去,洗刷“原罪”。这种用文化的高雅来装点自己的门面,是古往今来中国商人惯用的招数,所谓“附庸风雅”是也。而尚德的厉害在于,他已不是“附庸”,而是“占领”。他挥舞着企业成功人士的大棒,入中国作协,结诗社,出诗集,开个人诗歌研讨会,举办个人诗歌朗诵会……让无数已不甘于寒酸的诗人们,为他献鲜花捧场子。他还口出狂言:诗人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比较爱走极端的,像顾城、海子这样的;第二类就是“我们这类诗人,敢想象,敢做大事,是梦想拥有整个世界的人,代表人物就是**和曹操。”尚德在这种美化中,似乎真的“高雅”起来,但对于越脆弱和边缘的中国诗坛,这绝对是野草对稻田的侵占,是伪诗歌对真正诗歌精神的异化和屠杀。不是说商人就不能写诗,也不是说商人就写不出好诗,但如果一任这种在数票子的间隙掐出的“断行句”在商业的包装和炒作下,蔓延成诗坛的主流,异化成商人的面具,中国诗歌也真的就完了!

  有了诗人的帽子,尚德仍觉不够,还不惜多管齐下,全面包装和漂白自己,也开始炮轰别人博取出位。总的说来,他就是自认为自己了不起,而且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自我感觉良好,看什么人都觉得别人素质低,就他一个人高雅,一张大嘴骂遍了大江南北,于是乎社会评论家的帽子又扣到了他的头上。

  尚德由于淡出了生意圈,回到家吃老本,但他却不老实。他深深地明白,想要成功,就要搏出位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