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9章 漏勺_华娱之光影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少,虽然院线市场的规模在客观上的确是扩大了,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代表了各大院线之间的竞争在日益激烈。

  原来一个城市可能只有十家电影院,现在忽然一下子多了三四家甚至七八家新电影院出来争抢观众,对于现有电影院来说,自然是生存压力陡增。

  人家新影院本来就设备新,环境好,老电影院如果在热门电影出现的时候由于影院经理的决策失误,排了票房钱景不佳的电影,他们的房租,员工的工资乃至于每年的盈利从哪来?

  李墨所说的话虽然有点偏激,但每一句都可以说是现实情况的反映,这位记者明显有点急了,“可是,李总,即便是文艺电影投资小,但那也是实实在在的成本,如果院线经理们在一开始就直接宣判了这样的电影拿不到高排片的话,那么它们岂不是只有亏本这一条路?时间长了以后,谁还会投资拍摄这样的电影?我们国家岂不是就只剩下商业片了么?”

  “文艺电影同样需要成本这一点我很认同,”李墨先点了点头,肯定了对方的一部分观点,然后继续开口道:“但如果将收回成本乃至于取得盈利的所有希望都放在院线市场,让文艺电影去和商业电影、甚至于好莱坞大片竞争,说难听点,这本身就是件不自量力的事情。”

  “在好莱坞,文艺电影同样面临商业电影的竞争,他们的做法是尽量压缩制片成本,保证电影的质量能够斩获奖项,最后进入线下市场,比如dvd或者是网络平台,通过点播,购买等方式收回成本。”

  “王晓帅导演的这部《闯入者》公开的制片成本是两千万元,宣发成本大概是一千万元,虽然按照当前的汇率来说,这部电影在好莱坞妥妥的只能算是小成本,但依照天朝的制片方票房分成计算方式,作为一部文艺电影,《闯入者》的制片成本其实是偏高了的,要知道,当初我的第一部电影《催眠大师》,总成本也不过才两千万元……”

  原本这位记者的表情还算是平和,但当他听到李墨的最后一句话时,还是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业内但凡是做了点功课的记者,基本上都知道李墨的发家史。

  当初他的导演处女作《催眠大师》,以两千万的成本,一千多万的宣发,硬生生啃下了6亿加的票房,堪称是以小博大的经典战例。

  而现在,这家伙居然把《催眠大师》拿来和《闯入者》对比,实在是有点……有点……太欺负人了吧?

  “王导为自己的作品《闯入者》叫屈,其实在我看来压根就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这部电影如今的情况我觉得是由于以下几个情况综合造成的:制片成本偏高,演员选择只注重了演技,却没有考虑名气对于院线方的影响,最关键的是,王导和他的团队在作品内容又没有得到任何奖项肯定的情况下,贸然投入了制片成本的一半金额进行宣发,偏偏宣发策略的指定又出了问题,太过于强调电影业内人士的专家属性,忽略了广大观众对于电影本身本就存在抗拒和疑虑的现实情况……”

  “当然,最关键的是,电影档期的选择也出了问题。”

  “既然如此,这么一部从制片到发行,再到宣传策略,各个阶段、方方面面都出了问题的电影,自然是不可能被市场所接受的……”

  “那么,李总,您认为什么样的电影才能算是您刚才说的能够被市场所接受的电影呢?”

  “我们公司最近与吴晶合作了一部名叫《战狼》的电影,我觉得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