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9章历史的必然性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没到利欲熏心的地步,正常商人也不敢去做这种事。

  房子问题,除了城市里的住房随着人口增长出现了一些短缺,以眼下上亿的人口,大明的领土还是承担得起的。

  大不了,把人打包去海外嘛!

  海外领土地广人稀,正需要不少劳动力来开发建设。

  “还有吗?”

  朱见济期待的看着儿子,希望再听他分析一点。

  朱佑栎于是抵着自己的双下巴思考,想了好久没有想到其他的说法,便摇了摇头。

  “好好好,也差不多了。”

  “你这样的年纪,能想到这点东西,已经有为父当年的风采了!”

  朱见济好不要脸的夸完儿子夸自己,丝毫不管他的神童名号是靠着两世为人刷出来的。

  他对儿子解释道,“物价上涨,老百姓的日子总归是会有点难过的,不能只看北京这边的东西。”

  大明这么大的地方,日子难过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北直隶生活舒坦,那是因为它乃天子周围地区,皇帝还喜欢有事没事出去溜达体验民情,不管表面还是实际,总得把东西捣腾的好看一些。

  毕竟有点差错之地,当地主官只能就要丢乌纱帽了。

  朱见济对此也是知道的,所以这些年出宫活动,一般都是出其不意,叫上几个侍卫或者把已经发福起来,挺着一肚子肥油的徐永宁叫出来,君臣哦吼一声,就跟脱了肛的野马一样出了城,完全没给宫外人准备的机会。

  突击检查,这可是自古以来检验真才实学的好手段。

  所以直隶人过的如何,皇帝自问还算了解。

  但像西南、西北那样的地方可不行。

  本来就是落后之地,要是收入水平没能跟上,反而是物价全国统一了,那大小就有问题。

  偏偏对此,朱见济也是苦恼不已。

  还是前面的理由,承平日久,除了粮食这种硬性产品要被控制在一定价格之外,其他的基本都会出现浮动。

  大量的钱币流入市场,货币也肯定会跟着贬值。

  这事情无法避免。

  西部地区那些收入迟迟涨不上去,可又要面对高起来的物价,基本都会选择去进工厂打工——

  为了促进国内商业的发展,推动科技普及,朱见济在前几年就陆陆续续开放了一些工厂的开办权,并没有一直让皇室对之进行垄断。

  想当年的皇家纺织厂,现在也就在北直隶这边招收一些工人,给这边的人提供就业机会,更多的工作也是协调北方纺织行业的运转,让其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至于皇室的产业收入,则是有海贸、矿业等等来源,并不强求在纺织业上吸金。

  可以说,原本的“皇家工厂”在皇帝开放了办厂权后,经济上面的职能正在缓缓向着政治职能转变。

  只等以后市场继续变动,这样的转变会更加彻底。

  而民间自己开的工厂,则是为那些日子难过,或者想追求更高生活的人提供了新的道路。

  毕竟工厂老板一年可以获得的利润,远比种田的地主来的多,又有朱见济要求,部分老板起码是能给打工人多发点工资的。

  眼下的情况,便是一些农民过不下去,选择加入工厂。

  唯一的差别,就是皇帝还管得住这些人,这些事,肯帮农民工一把,让他们不至于羊入狼口。

  朱见济一直都在避免走上历史原来的道路,但没想到兜兜转转,仍旧如此。

  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吗?

  “所以为父现在搞摊丁入亩,一条鞭法,本意也是在减弱百姓负担的。”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