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39章 他竟然在教学上都这么给力?!(求_百万调音师:我只好亲自上台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看起来很难?

  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

  这个和声写作,实际上就很是类似于文学试题中“对下联”。

  首先,你必须讲一个“规则”,那便是对联中必须要的,平仄对仗,内容对仗。

  必要的时候可能还得意境对仗,甚至一些刁钻的对联,谐音对,偏旁部首对,回文对等等等,这便是“规则”。

  比如,“丝竹同清当天合曲”便可对“山水齐朗映日生文”。

  答案虽然不绝对是唯一,总能有更妙的。

  但答案在规则框架的趋势下,是具有“唯一性”的。

  只要满足条件,对上来了,那么便是合格的答案,至于更高深的意境处理,那完全不是你一个普通的学生需要考虑的。

  和声的作答其实便是类似。

  “一来,不要被术语忽悠懵,精准的提炼术语分析,对乐曲中发展手法,延伸结构,材料拼接方式,音型组合结构,节奏织体组合,能够做出严密且符合逻辑的阐述。”

  “二来,便要找准定位,你们是学生,用好所学知识,工整的回答便好,你们是在考试,不是在作曲,不要把问题复杂化。”

  李少杰强调了一句后,便在学生们不住点头中接着讲道。

  “我们遇到和声题,无非会有这么几个困扰。”

  “和弦太多,不知道用哪个。”

  “和弦计算太慢,还容易出错。”

  “声部连接出错,看不出来,或者不知道怎么修正。”

  “两三个方案纠结,改来改去觉得不行。”

  “我跟答案不一样,但貌似也符合规则,这对不对?”

  李少杰的话,顿时引起了无数学生们的共鸣。

  或者说,这类问题,本就困扰了相当多的学生,不仅仅是音乐系的。

  像是一些数学题的解法,多少也如此。

  公式太多,一时之间不知道用哪种合适。

  知道错了,但不知道咋对过来。

  而像是文科专业呢?

  好几种答案,感觉都还好啊。

  我和答案不太一样,但似乎也可以啊,能行不?

  所以,除去复习框架外,李少杰这节课,主要是为了尽量消除同学们这方面的疑惑。

  做题考试这玩意,虽然果断很有可能白给,但犹豫一定败北。

  考试是有时长限制的。

  这样的顾虑与疑惑越积越多的情况下,影响考试心态,很难考出好成绩。

  老师们又很忙,未必全部照应的过来。

  而有些学生想问老师,但却不太敢去经常请教。

  “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讲的和声,不是告诉你们,你们的作品中应该出现什和声,而是要让你们学会一种能做题的和声。”

  李少杰很严肃的说道。

  “考研,是你步入音乐艺术深处的一个门槛,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掌握基本知识,跨过这个门槛,然后再去学,去自己实践。”

  “所以,我要做的,是教你们学会一种思维,一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