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7 五度交锋_文娱业的幕后大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月转眼即至。

  1日零点,《给自己的歌》和《珊瑚海》同时上线全娱音乐,上线十分钟即突破20W销量。

  这本是场私人的比试,国民度却越来越高,很多人买歌甚至不是为了听,而只是想凑个热闹,做个见证。

  当然,更多人买歌是因为心怀期待,想先听为快。

  沈亦泽没有立刻点进余笙的歌,而是先听了遍《珊瑚海》,边听边翻看评论,见评论里提到周恩宇的几乎都是正面的评价,便放下心来。

  然后点开《给自己的歌》,本想一气儿听完,中间还是忍不住暂停倒回重听了几次。

  反反复复听了五遍,沈亦泽才把这首歌吃透,如果让他用四个字来评价,就是游刃有余。

  以C-pop出道的余笙,在流行的领域实在是太过游刃有余。

  这是首标准的余式情歌,和她写的其他流行歌曲并无本质差别,但明明是被用烂了的4536251,搭上主旋律后竟然相当有记忆点,给人一种“不讲道理的好听”的感觉。

  把老套路写出花,这是余笙的拿手好戏之一,这种天赋,由不得沈亦泽不服。

  编曲主要以钢琴和木吉他为主,氛围清爽而美好,副歌则加入了拍手声和架子鼓,声音并不大,却加强了节奏感,简洁且干净利落,是余笙的风格。

  整体而言,虽不如《咎由自取》那么惊喜和高水准,却也不乏令人回味的亮点。作为一首流行歌曲,能在迎合市场和大众口味的基础上,兼顾到创作与自我表达,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想到这里,沈亦泽不禁松口气。

  和《给自己的歌》一样,《珊瑚海》也是一首相对套路的迎合市场的歌曲,两首歌在质量和听感上相差无几,接下来比的就是路人缘了。

  从这个角度看,沈亦泽是占优的,毕竟,他们是二打一呢!

  他翻出余笙的微讯,正想称赞两句,对方先一步发来消息:“你和江怡宁开公司了?周恩宇是你们旗下的艺人?”

  一则:对。

  余笙:你说的合作,是希望我跟你们签约吗?

  一则:是。你现在可以好好考虑条件了,只要不过分,我会尽量满足的。

  余笙发了个滚粗的表情包过来:“这些屁话,等你赢了再说!”

  沈亦泽呵呵一笑,反手就截了图,等他赢了,再把这图丢给她,看她有什么话可说。

  公司迎来一批新员工,包括17名编剧,5名节目策划,1名导演,3名摄影,明星经纪、助理共12人。

  导演和摄影暂时由何君尧工作室代管,正好把《珊瑚海》的MV交给他们拍,试试他们的水平。

  经纪人和助理的办公场所位于江南市郊,租金低廉,人烟稀少,方便艺人出入。

  《珊瑚海》一经发售,周恩宇的商演和活动邀约立马激增,俨然已经重回公众视野。有这样的珠玉在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