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二十六章 平衡_大明征服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实际上呢?实际上早已千疮百孔!

  皇儿或许心里面会觉得父皇说的这千疮百孔有些夸张,但是父皇告诉你,一点都不夸张!

  君王之道在于平衡,大明的权力博弈平衡吗?不平衡,甚至是严重失衡!

  对于平衡,无非就是从外戚、宗室、勋贵、武将、文官还有宦官当中找到平衡点,让他们相互牵制,相互掣肘,任何一方都需要都想要得到皇帝的支持,如此一来,君王才能坐稳江山。

  但是在大明……外戚是不存在的,大明的皇后大多出身小门小户,如你母后的父亲也只是位秀才,极少数是如永乐帝的徐皇后那样出自于中山王府,但是永乐帝靖难成功之后也限制了魏国公和定国公府的权力。

  至于太祖皇帝则更狠,为了给建文帝扫平障碍,直接掀起蓝玉大案,前后珠连淮西勋贵多达数十人,故而大明从未听闻有外戚乱政之事。

  至于宗室,皇儿想必也清楚,永乐帝不想后世子孙也走他的老路,所以对宗室采取的乃是荣养,圈禁于封地之内的政策,剥夺宗室藩王的统兵大权,只允许保留少量护卫,还派锦衣卫和官吏时刻监视,如此一来即便藩王造反,也很难威胁到皇权统治,因此宗室可以忽略。

  大明的勋贵……太祖皇帝杀了一大批,等到永乐帝继位,靖难功臣又上来一批,可惜的是土木堡之变,大明的勋贵彻底被打断了脊梁,老一辈能和文官当面较量的勋贵几乎尽数凋零,而袭爵的勋贵,哪里会有祖辈的血勇……

  也是自土木堡之变以后,文官势力彻底崛起,他们把控了朝政,限制了皇权,甚至还和将门勾连,皇帝最终能够倚仗的只有宦官!

  皇帝想要做什么事,也只能依赖宦官,于是东厂应运而生,靠着忠犬锦衣卫和行事毫无顾忌的东厂番子,皇帝才在两者之间寻找到了平衡。

  于是大明的平衡出现了奇特的三角平衡,也就是文官为了限制皇权可以不顾一切,而宦官的出现则是无所顾忌的去压制外朝,然而皇帝只需要一句话就能把权倾天下的宦官给送上断头台,刘谨就是最好的例子。

  正德朝刘谨威风了四年,死于图谋造反,这样的罪名至少父皇是不相信的,因为一个人不管去做什么事,首先要分析得失利弊,刘谨为何能压服天下,让全天下九成以上的官员在其面前瑟瑟发抖?

  是因为他仗着皇帝的势,如果没有了这股势,他刘谨算个什么东西,所以这个天下,最不可能谋反的就是他自己才对,因为谋反对他而言半点好处没有,也连万分之一成功的可能性都不存在,他为什么要谋反?

  然而刘谨死了,很显然是被外朝联合内廷陷害,因为不除了刘谨,外朝官不聊生,内廷还被其死死打压,而这个结果是两方都无法接受的。

  皇兄乃是性情中人,最受不了的就是被身边人背叛,于是在所谓的证据面前根本没去考虑逻辑和合理性就下旨凌迟了刘谨!

  然而刘谨一死,这三角的平衡关系便再次被打破……”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