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8章 一百两这么贵?_明末之席卷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把、照明灯5盏。每天约出煤50-100筐,每筐按60斤计,约-3吨。

  当然,随着社会发展、生产水平提高,煤井越来越深,雇佣工人越来越多,煤炭产量也越来越大,大概到清初时,大煤井需百人左右,日均产煤40吨。

  但现在博山地区的煤矿,这种份子井很少,只有两三个。

  这边份子井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丁毅的人在青州收购煤炭,有人看到商机,这才组织起来。

  此时丁毅正站在博山一个煤矿山上,看到下面到处都是挖出来的天坑,这里的煤矿在浅表层,很好挖,几米挖下去就能产煤。

  一些无田少田的百姓以此为生,而最大的收购者,却是青州丁毅的办事处。

  “开始我们在青州收购,发现有少量卖煤的,然后越来越多,后来终于知道,这边有煤矿。”

  “现在这边只有两个份子井,一个小承包商,官府每年收不到几个钱,大片矿区没人管,当地老百姓都自已来挖,我调查过,跑了大半天。”宋祥笑道:“这边产量最少是我们登州矿区的五十倍以上,可以用好久,而且比登州的好挖,在浅表层。”

  历史上到了清朝末期,这边已经拥有两百三十多个矿井,最深的才一百米,而且在当时属于巨大的煤矿。

  一般都是二十米到四十米深。

  在这个没有机械的时代,只挖到二十米,且能源源不断的出煤,这种煤矿,是相当优秀。

  因为官府不怎么管,有人借口承包一百亩矿,交少量的税,真正挖的时候几百上千亩照样挖,反正没人管。

  丁毅很满意:“不错,以后这里的矿就是我们的了,你们和青州府说了没有?”

  杜如海哈哈大笑:“我们找到青州知府,说把这里全承租了,每年给知府三千两白银,承租价,一百两每年,一次性承包五十年,以前承租的都不算。”

  “尼娘的,一百两每年,这么贵?”丁毅骂道:“五十两一年不能再多了。”

  杜如海一脸黑线,老大你要不要这么黑,这么大的煤矿呢。

  “原先的矿工,愿意留下的就留下,不愿意的也不勉强,在这边建墩堡,附近囤田。”

  “让方多台调一千人过来守着这。”

  丁毅一道道命令下去。

  前几天在登州,他决定登州也增兵四千,三千步营,一千骑兵。

  骑兵归杜如海,步营为方多台和周有根。

  现在让方多台在海阳所练兵,周有根带一千兵马来守这个矿区。

  同时在附近召收矿工,包吃给银。

  每人每天工钱为三十文。

  此时明朝城镇中雇工,常价每天为三十文,农村为二十文。

  丁毅出到三十文,做一天算一天,来干活的人还是挺多的。

  为什么要日工,不是按月来。

  因为淄博地域属大陆性季节风气候,冬春降水稀少,夏秋雨水多,地下水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