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6章 收税小能手_明末之席卷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跑出去围观,只见官军正在砍头,都是披头散发,也看不出是谁,反正穿着囤民的衣服。

  当天一口砍了一百多个头,然后通知全县,乱匪已平,只是知县他们不幸战死。

  很多百姓拍手称快,这宋之儶到任后,强买强卖,不停收刮,侵占了上万亩粮田,百姓也是狠之入骨。

  清理了现场后,杨镇召集莱阳县余下的乡绅豪强们,还有被杀乡绅家属们,另把当地的县丞等叫来。

  “朝廷要清量田地,重新征税,谁还有意见的吗?”杨镇问。

  谷频/span众人瑟瑟发抖,无人敢有意见。

  有也不敢现在提。

  倒是县丞宋平安举手:“税几何?”

  “按实际田数,每亩征税三斗。”

  现场要炸锅了,明初是每户田才收五升到八升。

  他们都是几十几百年没交过这么多税的人。

  但看着四周一动不动的精兵,众军冷漠的表情,无人敢出声反对。

  丁毅这征的已经是很少了,大概一成多的产量,还要上缴一部份给朝廷,实际到手,他不会有一成。

  又有人问:“可用银替代吗?”

  “可以,每亩五钱银。”

  众人又在心中大骂,像宋之儶这种上万亩的,一年税银就要五千两,这是割他们的血,吃他们的肉啊。

  相比起来,大伙宁愿交粮,也不愿交钱了,因为钱更多。

  丁毅这是逼他们交粮,因为他不要钱,粮也可以拿来卖钱。

  杨镇也不和他们多罗索,走时留下一局三百多人,说是县中无兵,要派兵驻守。

  又以县府捕快衙役俱在乱兵中被杀为由,从民间征召三百捕快和衙役。

  但大伙全不认识这些人,不知这些人从那来的。

  很快,县丞宋平安在杨镇的注视下,往朝廷发捷报。

  9月中旬,有乱匪为粮,破莱阳县,县令英勇战死。

  登州参将杨镇领兵平乱,斩乱匪五百余人,大获全胜。

  捷报有登莱巡抚刘元润色后报朝廷,没多久,上面任命宋平安为新的县令。

  宋平安顿时脸色极为难看。

  此时大明内部到处混乱,民匪遍地都是,其他地方每天都有县城被破,州城被破,莱阳的这种小县,在大明朝廷内部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更何况这个时代的通迅实在是一言难尽,祖大寿大凌河投降后金,何可纲不从,祖大寿直接杀了,最后上奏“可纲慰阁部,献身为食。”朝中无人怀疑,更没人提祖大寿降金的事实。

  卢象升战死巨鹿,杨嗣昌硬说他是战前逃走,巅倒黑白,崇祯居然信了。

  孙传庭耳聋请辞,崇祯不信,派人两次查问,连回来人禀告说是真聋,他还不信,把查的人也一并抓了。

  所以在这个时代,关键不是你干过什么,而是你上面怎么说了,只要上面有人信了,下面你干没干,都不是个事。

  大明朝的官员和崇祯喜欢巅倒黑白,丁毅也巅倒黑白给他们看看。

  有了莱阳县的例子,整个登州府量田突然变的容易起来。

  于是在当年年底,在丁毅兵马的配合下,共量得登州全府一州七县粮田一百六十一万亩。

  朝廷原核税为一万八千多,年底刘元说经过最新量田,增税五千,上交两万三千。

  朝廷大喜,下旨嘉奖,更令天下各府州学习。

  莱阳县令宋平安也得到嘉奖,突然觉的,好像也不错。

  而实际这笔钱全是丁毅所出。

  丁毅现在只要粮,其中百姓粮田亩税五升,士绅等亩征三斗,全府共征粮三十四万石。

  登州在被丁毅控制几年后,终于可以收支平衡,甚至赚钱。

  丁毅后来还对刘元说,以后你每年多交五百税银,保证朝廷不停的嘉奖你,还不会调你到其他府州去。

  刘元百思不得其解,我是收税小能臣,为何朝廷不愿重用我?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