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4章 战马不易_明末之席卷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儿又道:“咱们现在养的马基本是商用民用,因为如果要当战马用,要求比较高。”

  “马不但要吃草,还要吃大量的粮食。”

  战马要驮人,千里奔袭,这样仅吃草是不够的,需要吃到大豆,小米,麦子等。

  在这个人都吃不饱的时代,还要用粮食喂马,就太奢侈了。

  按照突哲儿所说的标准,这时期无论后金还是明军,蒙古人,大部份战马都是不合格的。

  “你们这边马,只吃牧草?”丁毅又问。

  “也会喂少量大豆和小米。”这边的牧胡也会种点大豆和小米,主要就是给马吃的,调养马的胃,这会让马卖出去的时候,看起来更壮实,卖个好价。

  当然,为了降低成本,用粮食还是比较少,所以马基本不能达到他所说的肩高在四尺二寸以上。

  丁毅想了想,沉声道:“如果我要求,所有马匹达到标准战马要求,肩高在四尺二寸以上,马龄3年以上,8年以下。成本几何?”

  突哲儿脑子飞快转动起来,最后咬着牙道:“一匹马一年大概要吃3500斤草料。”

  “按十分之一配粮算,最少需要350斤大豆或小米。”

  “考虑到将军要求战马的品质,起码达到400-500斤。”

  这样算算,仅粮食成本,就要二到三两。

  突哲儿最后道:“成本算六两。”

  丁毅回头,与众兵将相互看了眼,这骑兵果然费钱啊,养马成本一年就六两。

  若不打仗,一匹马能用好几年,甚至十几年,但一打仗就损失巨大。

  而且这只是成本,后继拿到手上后,又要费钱去养。

  “这边能养多少匹马?最大。”丁毅又问。

  突哲儿道:“5万匹。”

  “哦。”丁毅笑道:“我刚刚听人说,只能四万。”

  “四万是全部成年马,丁将军现在要开始养,也不可能全是成年马,我们可以始终保持,二万匹成年,三万匹幼马,每年为丁将军提供约一万匹合格战马。”

  “一年才一万?”丁毅觉的有点少。

  “每两万匹战马里,能合格的,估计只有一万,另外的只能当运输马。”突哲儿道。

  沈世魁这时点点头,的确如此,而在大明朝,曾经都说十匹里面,才有一匹合格的。

  这是为什么?因为另几匹都被他们贪污了。

  事实上只要认真养马,(前提是认真自愿),都能达到二选一。

  明朝初期官府强制民间养马,大伙纷纷故意养死,后来没办法,改成官方采购,民间自愿。

  顿时民间养马的多了,但官府采购时,就说十选一,十匹里才有一匹合格的,大量的贪腐,民间养马也不认真,养的马质量都不是很高。

  突哲儿向丁毅解释,原本养马死亡率也挺高的,特别幼马时期,好在这边气候比草原上好,存活率比较高。

  所以要准备三万幼马,幼马养到成年,后面的幼马又出来了,形成替代,周而复台,包证每年能为丁毅提供一万匹合格战马。

  不合格的可以给朝鲜,丁毅心中暗想,他思索一会,又问,你们平时除了养马,还干点什么?

  突哲儿道,他们也种少量的田,一是用少量粮食粮食喂马,保持马的状态,可以卖好价钱,二是自己也要吃饭。

  丁毅接着叫过另一股蒙古人,这股蒙古人主要是养牛羊为主,丁毅问了问后,发现他们大部份养的都不多,每户几十牛,几十或几百只羊,几乎没有养到一千头以上的。

  而同时期的草原蒙古人,经常有一户人家养上千头的。

  当然了,草原上人多,消耗也多。

  这边人口少,他们主要养的是自己吃,然后少量的卖,牛也是以食用的黄牛为主,耕田的水牛为少。

  他们养牛羊,吃牛羊肉,卖牛羊皮,同样会少量种田,种田和养马的一样,不只是为了自己吃,也是因为牛羊也要吃少量粮食。

  丁毅和明军诸人听的也是面面相觑,大明朝很多地方连人都没的吃,而济州岛,还要考虑牛羊马的吃食,不过这是好事啊,证明这边的田真的好。

  丁毅召来了一百多人,基本都是济州岛的大户,富户,以前的低层官吏,或者村里的长者村长等。

  他问了七个蒙古人,然后来到一片朝鲜人身前。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