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七十六章 亡羊补牢_重来197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电影院都是上午九点开门。

  不过,这老电影院有两层门。

  一层外圈的门,一层内圈的门。

  在外圈门和内圈门之间有个短小的小走廊。

  平时用来让售票员坐着收门票。

  或者让卖瓜子儿的、卖波螺的在这里摆小摊。

  这里的波螺是沿海地区特有的一种小零食,内地人可能不太知道。

  就是沿海地区到了21世纪以后,也基本绝迹了。

  这所谓的波螺其实就是南方人常吃的螺丝。

  只不过是不同的品种。

  当做小零食来卖的波螺有两种。

  一种是尖尖的,跟东北大瓜子那么长。

  吃的时候要带着有圆孔的钥匙。

  用圆孔掰断尖尖的那头,然后放到嘴里吸一下就把肉吸出来了。

  还有一种是圆圆的,只有一般人小手指指甲盖儿那么大。

  俗称肚脐波螺。

  吃这种肚脐波螺要带着大头针,用大头针挑着吃。

  看电影的时候,电影院里就会有两种主要声音。

  一个是观众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坐下,胶合板的椅子发出的“咣当、咣当”的声音。

  一个就是人们踩着地上的波螺壳子发出的粉笔摩擦黑板一般的声音。

  这种搅扰他人的习俗说不上好坏。

  毕竟,在那些物质贫瘠的年代里,人们需要牺牲一部分隐私,来换取抱团取暖。

  随着新剧场的开业,老电影院渐渐式微了。

  年轻人更喜欢到安静的,互相不打扰隐私的新剧场看电影。

  情侣们甚至可以躲在黑暗的角落里亲亲我我。

  只剩下一些中老年观众们还留恋着老电影院。

  留恋椅子的“咣当咣当”声响,留恋脚下波螺壳子的“咯吱咯吱”声音。

  留恋陌生的观众之间聊一聊剧情,分享一下波螺、瓜子。

  老电影院虽然是国家单位,不愁工资发不起。

  可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老百姓的收入来源不完全靠工资。

  很大一部分靠效益工资,或者说奖金。

  要不怎么这个时期的机关事业单位被人们嫌弃。

  他们很少有效益工资或奖金什么的。

  顶多有头脑灵活的领导,会想方设法提高员工福利。

  老电影院自然也得想办法增加福利待遇。

  把窄小的过道儿出租出去,就能赚到一点小钱钱。

  以前卖瓜子儿的、卖波螺的基本都被赶到外面了。

  因为他们交不起租金。

  取而代之的是其它各种商贩。

  有卖冰棍儿卖汽水儿的,有给人织补的,还有就是锻造首饰的。

  虽然电影院是上午九点开门。

  可为了方便这些做生意的,它的外圈的门8点钟就早早打开了。

  白客赶过来时,店家们已经张罗着摆自己的摊位了。

  首饰匠的家伙算是比较多的,他嘴里叼着个茶叶蛋在跟老婆忙碌着。

  很多南方来的手艺人或小商人,一般都长得跟淮东亮类似。

  鼻梁塌,大鼻孔,脸也比较短,像被门夹过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