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31章 华记能源_重生风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年六月份丁贤并购中华电力,当时的总市值飙升到亿港币,比目前的华记黄埔要高。

  但是随着收购的尘埃落定,股市上的投机客纷纷撤离,中华电力的股价也开始回跌。

  丁贤入主中华电力的第一个月,市值一度跌至50亿港币以下,不过等中华电力团队正式接收新西兰发电厂,增加了海外盈利项目后,股价又开始慢慢回升了。

  今年以来,中华电力的股价一直在37块港币上下浮动,总市值始终徘徊在55亿港币左右,要低于华记黄埔的亿港币,却也差距不大,两间公司规模实则旗鼓相当。

  丁贤针对中华电力的持股比例高达%,他个人的股本总量有7740万股,仅仅这一间上市公司,他身价就有二十八亿港币,他在华记黄埔的持股量更高,身价超过三十亿港币。

  鉴于华记黄埔的租赁型物业越来越多,中华电力本身就是垄断机构,导致这两间上市公司全部成为丁贤旗下最稳定的钱仓。

  毫不夸张的说,这两個钱仓比银行都赚钱,而且具备强劲的抗风险作用,即使将来出现经济危机或者其它什么危机,这两间公司也可以因为业务特殊性而平安躲过去。

  今后的每一年,只要香江经济还在高速发展,华记黄埔与中华电力的总收入与利润都会随着不断上涨,哪怕丁贤将来什么都不做,只依靠这两间公司现有的规模,就能确保他成为香江首富的有力竞争者。

  但丁贤不是一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商人,他不会坐在华记黄埔与中华电力的安乐窝上享受一辈子。

  他问谢君信:“目前的恒生成分股上,一共有几间公司可以超过我们?”

  恒生成分股是在1964年开始编制的,当时香江的上市公司总数不过是六十余间,恒生银行选取其中三十间上市公司作为成分股。

  等到1969年的时候,成分股增加到三十三间,并正式对外发布恒生指数。

  当时主导香江经济的产业是基建业与航运业,成分股上有八间公共事业股,六间环球航运股,这两大类就占据了成分股的将近一半。

  六十年代的地产行业还不算权重,当时进入成分股的地产公司只有两间,分别是怡和系的置地公司,以及会德丰系的置业信托公司。

  等时间来到1972年,当时四会启动创建,华资财团开始进入资本市场,并影响本埠经济,这些华资普遍都在涉足地产行业,导致香江的经济支柱也转向了地产与金融。

  正是因为香江的经济结构在发生变化,去年1979年时,恒生银行重新编制了三十三支成分股。

  变动后的成分股名单里,包括整整九支地产股,比重超过公共事业股成为香江的龙头产业。

  至于目前香江成分股的排名情况。

  只听谢君信介绍道:“如果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