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52章 宗庙难立,认祖归宗?_大魏能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原之地,诸侯无人可与争锋,称的上如日中天了,可是奸雄深深的知道,自己的集团不过外强中干罢了!

  汉室死忠众多,取代之路崎岖难行,萧氏日渐强大,已呈现尾大不掉之势,除此之外,曹家内部还有两大矛盾:

  其一,储位之争,按照古制,魏公国建立之后,应该册封一位世子,作为公国的继承人,而且曹操已经五十岁了,年老体衰、齿牙松动,也该确认一个儿子,日后继承偌大基业!

  在曹家诸子当中,长子曹昂-谦恭仁孝、能力出众,本是最理想的继承人,可惜陨落在宛城之战了!

  幼子曹冲-天资过人,区区八岁年纪,智商与一般中年人无异,又有一颗仁爱之心,日后必为一代圣君,可惜身体先天不足,恐怕难以长大成人!

  其余的儿子们,曹丕机敏过人、曹植才华横溢、曹彰悍勇无畏……都称的上人中龙凤了,如果曹家只有其中之一,必然会是继承人,可是上天太钟爱曹操了,赐予他三位杰出儿子,这就难免出现争夺了!

  经过反复的观察、考验、对比,次子曹丕最有政治才干,也最适合继承基业了,可让曹操担心的是,这个儿子城府极深、缺乏仁爱,一旦生杀大权在握了,恐怕会对兄弟们下手呢!

  身为人父者,没有不疼爱儿子的,曹操也不例外,希望儿子们健康成长,富贵终生,可是基业只有一份,无论给了那个儿子,其他的必然成为失败者,而在政治斗争之中,失败者绝无好下场!

  栽培一个儿子,就要牺牲其他儿子,雄才大略如曹操,也不知如何取舍了,只能反复斟酌、巧妙安排,尽量让儿子们不要残杀!

  其二,宗族之争,曹操受封魏公之后,设置公国文武百官,并定都于邺城,以周围十郡为国土,立祭祀社稷、建祖先宗庙!

  按照上古制度,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曹操受封魏公,地位与诸侯并列,应该立五庙,就是追谥五位祖先!

  曹操的生父曹嵩,曾经做过朝廷太尉(花钱买的,仅做一年),自然没有问题了,可是祖父曹腾就难了,因为曹腾是个大宦官,夏、商、周、秦、汉五朝,从没有给宦官立宗庙的!

  曹操出身污秽,一直被骂做‘阉党余丑’,所以才拼命洗白,硬说自己是名相-曹参之后,如果给宦官-曹腾立了宗庙,岂不是前功尽弃吗,可又不能跳过去?

  这种情况之下,夏侯惇、夏侯渊一众宗族将领上书,建议曹操认祖归宗,放弃曹姓身份,回归夏侯氏族谱,夏侯氏世代为官、家世清白,祖先夏侯婴乃是开国功臣,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呢!

  曹操的生父曹嵩,本就是夏侯氏之子,后来过继给了曹腾,如今认祖归宗回去,也算合情合理的,还能洗白出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