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一个远大的建议_财色无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头,如果马书记占着这个位置不走,他起码要等个三四年,如果马书记升官走了,自己也能升一级,那就不用在看着书记的脸色行事了。

  两人很快就达成协议,文安县的考察团,几天后就启程赶往妙香国。到了木姐市不久,他们就被工作人员请到临时官邸东枝市,在经过一番详细的沟通后,双方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一个月,三万农民浩浩荡荡的来到妙香国。

  妙香国早就做好接待工作。当提土著的房子都是现成的,土地种子化肥工具还有各种农业工具全都准备好了,他们住下后,需要做的就是拿起锄头种地。很多农民有种回到集体制的感觉,不过这里不计工分,而是计工资。

  普通的工资都一样,但是丰收的时候粮食的质量跟数量,决定他们的红包大小。按照当地官员承诺的,最大的红包要比他们的工资还要多,这可让这些农民有了巨大的动力。

  种地一年能挣十万,谁还愿意去工厂做工。

  而且这里几乎没有花钱的地方,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种地,因为种的越多,工资也就越高。

  这三万农民看着不多,可是开了一个好头,妙香国的媒体,对这件事给予重点报道,很快这条新闻就传回国内,引发轩然大波。很多农民这才发现,原来种地要比他们出去扛麻袋挣得还多,有些人受不了诱惑,背着行李卷朝妙香国涌去。

  妙香国农业部的官员趁热打铁,根据张扬的交代,来到人口大省豫省,如同预料中一样,受到当地政斧热情的接待。负责农业工作的副省长专门跟妙香国的官员举行会晤,商讨劳务输出的问题。

  作为一个人口大省,豫省的农民问题,比张扬了解的还要严重,只是被全国第五大经济省份这一名头掩盖下来而已。双方好比久旱逢甘霖,一举达成合作协议。

  跟文安县不同,豫省的农民大军,第一批就来了二十万人,随着这些农民的到来,妙香国的粮食问题有了改善。而这不过是一个开始,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省份跟妙香国签订这种劳务输出协议。

  一年时间,妙香国就将农业根基奠定了。

  而现在张扬还不知道心血来潮的这个建议,对于妙香国将来会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他站在机场送董雪倩一家去往昆明。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