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7、因地制宜_玄幻必须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洲最肥沃的地方,迁来最勤恳的人,建立最大的粮食基地,建立最雄伟的工业中心。

  当文明实实在在的照耀这片大陆的时候,人们就会自发的迁往这边,加入其中。

  他们需要“奇观”,需要看得见的光明来重建信心。

  让他们的内心从干涸的死地开始萌芽。

  这是重症需要的猛药。

  于是,革命军在非洲的经略以刚果盆地的“文明生态园”为核心,以旧时代接受华夏援助还有相对基础的坦、卢、埃塞等地区为配套,在炎历10年便已经初见雏形,打造出了一个巨大的革命建设区。

  统合人口超过三亿。

  拥有自主粮食生产,自主工业生产,年产值高达12万亿,可以说是真正的非洲之光。

  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而有了这块基础盘,这片大陆上的人看到相同肤色的族群可以生活在“文明”当中时,才幡然醒悟,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是的,周瑞选择这条路的主要目的是让非洲人的民族意识觉醒!

  我们常说华夏近代欺辱,从一穷二白的废墟中建立起来。

  其实不对。

  那个时候的华夏,哪怕经过满清两百多年的摧残,哪怕我们在物质上贫穷到了极点,我们所拥有的精神财富,依旧是世界之最。

  否则,绝无涅槃之可能,绝无可能再听龙吟之声。

  我们在亡国灭种的边缘,每一个华夏人都会发出决不屈服的嘶吼:“中华不会亡!”

  救亡图存,是一个时代的信念。

  从洋务运动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

  从义和团到太平天国到北伐战争。

  我们试过了所有的路。

  但凡我们有一次懈怠,有一次放弃,哪里还有未来的再度崛起?

  没有。

  绝对没有!

  这个世上,也唯有中华文明有这种底蕴和生命力!

  没有这份底蕴的蛮夷。

  哪怕是到了现代,他们逃不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定论!

  那些文明从来就是学了个一鳞半爪,哪里学的会中华文明的内涵?

  断裂的文明,哪里知道一脉相承里真正传承的是什么?

  那是华夏文明一脉相承的,五千年,一万年,四万年,甚至更古老!是文明从发萌到通往觉悟的一整套文明逻辑和文明自觉!

  这是属于我们的文明底蕴!

  而这份底蕴,除华夏以外谁有?所以照搬华夏的模式经略非洲,不是说没有效果,而是绝对不会如想象的那般有效!

  刑徒军能够这么做,且看看他们选择的东非之光根据地的位置?

  没错,是俄比亚高原。

  是革命军对这片区域近二十年耕耘后打下的基础……

  这个基础不局限于一地,而是这里的整片大陆!

  例如卡亚部落。

  曾经。

  第一师的少尉排长傅龙曾经邀请过卡亚部落,但阿胡拉哈拒绝了,因为他们守着祖辈发现的金矿,并担忧革命军发现这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