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36章 代表团见闻(四) 邀请_花开美利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把折扇,这样站着,然后用折扇遮住自己的嘴巴,然后“哦呵呵呵呵”的这样笑一下,是不是会很有趣呢……?

  好吧,凯瑟琳的恶质的性格又犯了……

  ……

  而在另一边,在离开了保护伞公司之后,朱先生一行人便开始了在曼哈顿的参观。

  “这边是黑人区吧?”

  大概走了一段路,他们便发现,眼前原本的白人逐渐的少了,然后都变成了黑人。

  “是的。”

  陪同的美方成员点点头。

  “哦……”

  “砰!砰!”

  朱先生的回答还没有完,那边却突然出现了两个巨大的声响,而这时候,斯科特便立刻挡在了朱先生的面前。

  “有人打枪了!”

  眼尖的成员立刻注意到,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两个黑人应声倒地了。

  随后,枪声更是应接不暇。

  很显然,这已经成为了枪战了……

  安保人员急忙让他们上车,离开了现场。

  张先生一开始很紧张,但随后便是不屑了,因为这正好印证了张先生心中对腐朽的美帝国主义的想象。

  回到酒店,张先生写了一首诗《初访纽约》:“热热烘烘交易所,冷冷凄凄贫民窟;闹市枪战杀手笑,自由女神可惊魂。”

  按照原定的日程,代表团还要参观《纽约时报》。但因《纽约时报》刊登了与台湾.政.府相关的广告,代表团婉拒邀请,以示抗议。但《纽约时报》拒绝接受这一抗议,理由是,“刊登政治广告的自由是新闻自由的一个重要部分”。

  3月7日,代表团离开纽约,前往波士顿。《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总编辑到机场迎接并致辞。

  8日,他们前往哈佛大学参观,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费正清致欢迎辞。中午,在昆西学生宿舍食堂吃午饭时,张先生与同桌的学生交谈。

  这些人以为中国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为劳改,张先生就解释了,这不是劳改,是教育与实践、劳动相结合。

  代表团在波士顿西部小镇莱克星顿参观美国战争遗址时,一位20来多的美国青年推着摩托车走过来,车上有用硬纸板做的“欢迎中国朋友!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万岁!”的中文标语。这位美国青年说,不久前他才参加了美国工人代表团,从中国访问回来,现在正在学中文。

  但代表团3月9日抵达佐治亚州梅肯市时,该市市长拒绝接待。为了弥补这一意外,代表团9日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时,市长亲自到机场迎接,并出席招待宴会。

  10日下午,尼克松在白宫椭圆办公室里会见了代表团。

  在致辞中,尼克松热情表达了他的“最大愿望之一”:“在我的第二任期内的某个时候,我愿意再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也许在一个春天再去,去看看更多的城市和更多的人。”

  而这时候,对方又说道。

  “在这里,我很希望贵方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