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1章 发财了(二十四更)_娘子送我上青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州售盐,那也可以说是暴利了。

  试想一下,一文钱的成本,哪怕是加上了人工和运输,一斤盐的成本也不会超过两文钱,可是在北安州的正常市价却是八文钱一斤。

  可见其中的利润之大!

  若不是因为盐引这东西太贵了,不知道多少人都争着抢着想要拿银子来换盐引呢。

  当然,光有银子也不行,那还得需要关系呀。

  而苏锦绣现在放着这么好的关系不用,那才是真傻了。

  当然,出面的是苏孝,也就是说这盐引表面上是跟苏锦绣无关的。

  蜀地的盐业从凿井、汲卤、输卤到煎盐,分工很细,工序繁难,工程费用和设备投资颇多。每开一井,一般需要一二年至四五年,最多的需十余年乃至数十年;凿井投资,浅者也要投入千两银子以上,而深者则是要超万两白银,甚至有费至三四万两而看不到成效的。

  苏锦绣目前没有这么大的野心,她只是想着把盐运来就好,最主要的是,这无论是盐场还是井盐都是由朝廷管制的,朝廷会派盐官管制,不可能让私人制盐的。

  这就是所谓的朝廷垄断了。

  盐、铁、银这些东西被朝廷把控,国库里才能充盈起来。

  当然,苏锦绣拿银子换盐引,柳承恩是最高兴的。

  因为他的府库里头终于又有银子了。

  今年的秋税要该往上缴了,这是不能拖的,而且也是一文钱都不能少的。

  缴了税之后,他还能再拿出银子来做于北安州百姓有益之事,他当然高兴了。

  倒不是说现在的北安州府衙有多穷,只是因为大部分的银子都被他给赊欠给了百姓。

  毕竟贷款这种事,钱庄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而且这么大笔的银子,人家也不乐意提责呀。

  所以,最终就成了老百姓欠着官府的银子呢。

  这话听起来有些新奇,可却是事实。

  前前后后,手底下三个县里头累计过数千户百姓搬了新家,真正有银子搬进去的才有几户?

  而且这房子从建造之初,就是打目标群定为了普通百姓,甚至是贫苦百姓的。

  富户谁会在意这么一套小宅院?

  富户们盯的都是一些新镇子的商铺,都想着以后钱生钱呢。

  无论如何,苏锦绣一下子给了上万两银子,这绝对是帮了柳承恩的大忙了。

  按他的想法,还能抓紧时间再建一批宅子呢。

  如此一来,解决了近千人的吃饭问题,还能给没有买到宅子的百姓们一点儿希望。

  明年开始,府库这边应该就会轻松一些了。

  因为按照柳承恩的规划,明年他要实施的很多项目,基本上都不用自己掏钱了,相反,还能自己进不少银子。

  这就足以让府库充裕起来了。

  到时候,也能让苏锦绣不再这么累,总是时时处处地为他着想了。

  自从他到北安州任职之后,不仅自己忙,便是妻子也跟着忙得昏天黑地的,而且还要照顾着家里头的几个孩子,一想到这些,柳承恩就觉得自己对不住她。

  甜言蜜语说多了都没用,一切还得看实际行动。

  等到这次的药材采购也都结束了,一定好好地陪着苏锦绣出去放松两天。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