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霓裳羽衣】_吞噬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看着独孤逸风的眼都是满眼的小星星。

  如果说,本来对独孤逸风的表现仅仅是惊讶的话,现在的众女对独孤逸风绝对是超级的崇拜。

  从与母争辨到那不在乎众女的身份地位,从那句“此舞只有天上有,何必下落到凡间啊!”到这首《凤栖语》,众女对独孤逸风的崇拜有英雄上升到了神仙的地步。

  在众女眼中,也只有独孤逸风才配称得上是神仙中人,世间的凡夫俗子哪有独孤逸风这么有才华,这么有正气,还是这么的帅气

  这时,难名叫芙蓉的素衣女子又开口了。

  “风弟弟,你能不能帮姐姐们在舞蹈上再指出些不足来。”

  独孤逸风点点头,表示答应。

  看好独孤逸风上辈子比较喜欢史学,众所周知,史学均可不仅仅包含着历史方面的知识,他可是覆盖着古典的文学,科技,艺术等方面的精华啊!

  那些古诗词,全是独孤逸风看史学学来的,而史学中也包含着关于舞蹈方面的东西。

  如汉朝的《巴渝舞》、《七盘舞》、《零星舞》、《长绸舞》等唐朝的《绿腰》、《春莺啭》、《剑器舞》、《胡旋舞》、《胡腾舞》、《霓裳羽衣舞》等。

  其中《霓裳羽衣舞》在历史中最有名。

  此曲约成于公元718~720年间,关于它的来历,则有三种说法:

  一是说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传说中的仙山),触发灵感而作;

  第二种说法则是根据《唐会要》记载:天宝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传入的乐曲,此曲就是根据《婆罗门曲》改编;

  第三种则折衷前两种说法,认为此曲前部分(散序)是玄宗望见女儿山后悠然神往,回宫后根据幻想而作;后部分(歌和破)则是他吸收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曲》的音调而成。

  唐玄宗引《霓裳羽衣曲》为得意的作品,开始仅在宫廷表演,开元二十八年,杨玉环在华清池初次进见时,玄宗曾演奏《霓裳羽衣曲》以导引。当时,大臣张说《华清宫》云:“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霓裳羽衣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天宝乱后,宫廷就没有再演出了。

  由于《霓裳羽衣曲》乐调优美,构思精妙,以后各藩镇也纷纷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咏或笔录。以后,随著唐王朝的衰落崩溃,一代名曲《霓裳》竟然“寂不传矣”。其实到中唐,此曲已被许多人淡忘。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得残谱,昭惠后周娥皇与乐师曹生按谱寻声,补缀成曲,并曾一度整理排演,但已非原味了。

  南宋丙午(1186)年间,姜白石旅居长沙,一次登祝融峰在乐工故书中偶然发现了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他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