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六章 王家窑_大顺小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大会,决定西北命运的大会,我能不着急忙慌吗?”岑国璋调转马头,轻轻地踢动马刺,催动着小跑。

  施华洛一拉缰绳,紧跟上岑国璋的脚步。

  “五百人,决定命运的大会?老爷越来越爱说大话了。”

  很快,一行人赶到了王家窑。这是一个不大的西北小镇,可能有三四百年历史,也可能有五六百年历史,谁也说不清楚。

  这里天灾人祸,战乱瘟疫连绵不断,住户生生死死,搬进搬出,已经没有熟知这座镇子历史的老人了。

  在镇北头,是一排房子,听说是以前镇上大姓张家的族学学堂。只是张家慢慢地只剩下十几户了,算不上大姓,这排房子便慢慢地荒废了。

  现在却被人收拾得干净整齐,数百兵把这里围得水泄不通,旁人一概不得靠近。在里面的空地里,坐满了人。

  他们坐在一张马扎上,三三两两地低声谈着话。

  他们穿着不一,有的穿着上衫下裤,腰间扎着一根布带,跟普通的乡民无异。有的穿着细布长袍,还是书生打扮。还有少数穿着很怪异的衣服,只有部分人说得出这些衣服的来历,是编练新军的作训服。

  听到脚步声,这些人闻声转过头去,看到是岑国璋进来了,纷纷站起来,脸上洋溢着喜悦、热情,目光牢牢地钉在了岑国璋的身上。

  不知谁带头,会场上响起旋风一般的掌声。

  岑国璋换了一套衣服。黄绿色的长袖上衣,袖子被卷到手肘处。这件上衣很奇特,跟那件所谓的作训服相似,有小翻领,有肩章,胸口左右各有一个翻盖口袋。穿着一条草绿色的裤子,扎着一根皮带,上衣衣角扎在裤子里,显得格外干练。

  他跳上一张临时搭建的台子,扫了一眼台下的众人,双手往下挥了挥,掌声迅速消失。

  “同志们,请坐!”

  只听到哗哗的声音,五百多人都坐了下来。昂首挺胸,腰杆直得就像一颗白杨树。

  “你们中间有来自醒心书院的,南岳书院的,淮右书院的,白鹿书院的,涌泉书院的,花溪书院的,聚魁书院的,洪山书院的。”岑国璋如数家珍,指出这些人的来处。

  “你们都是积极分子,然后又参加过辰阳培训班,匡山培训班和南岳培训班,还分别在荆楚、黔中、淮东等地实习过。现在你们不仅是明盟预备会员,还都是勇于实践的有志者!昱明公曾经说过,知行合一!没错,我们明盟的目标就是达济天下,核心思想就是知行合一...”

  “今天,你们自愿报名,再由组织筛选,来到这里,成了光荣的西北工作队的一员!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后,你们将在这里抛洒汗水和青春,为了崇高伟大的理念而奋斗!甚至会牺牲年轻宝贵的生命!你们害怕吗?”

  “不!”五百人齐声高呼,喊出了数千人的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