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6:下乡_汉之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迪知道李庠看不起那些仨瓜俩枣,胃口已经被吊起来了,热衷的是分分钟几百万上下,即便是明白聚少成多,但也很难提起胃口来,更知道这个所谓的什么得不偿失,其实是担忧,担忧铺子铺的太多,难免会涉及到雇佣更多的人力成本。

  后者倒是很有道理,但是,王迪并不是没有考虑,却还是坚持这么去做。

  其实出发点倒不单单是吸金那么简单,而是中国最基层力量对政府的免疫能力和抵制力度,超出了他的想象。这便是一直和官方相爱相杀的乡绅。都说皇权不下乡,碍于古代社会诸多环境条件的限制和宗法制的强大影响,官方无法将势力完全渗透至最基层的乡村(成本太高,力不从心),所以,必须利用乡绅的力量,但是,当乡绅以及地方士族力量过于强大后,官方集权力也会被极大的削弱。

  所以,乡绅的影响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始终。公元前221年,秦扫六合统天下,推行郡县制,县下设乡,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赋税诉讼,游徼掌治安。乡绅对乡村社会拥有某种控制力和治安的管理与裁判权。大多时候,乡绅影响着宗族族长的推举产生,乡绅在民间基层有很大的威望和权利。那些在乡间宗族中负有盛望掌握权利的人在宗法制的影响下壮大家族势力,逐渐形成了乡绅这一重要阶层。在科举制形成前,朝廷官员大部分来源于地方望族和士族,也有通过举孝廉做官的平民官员,这些人都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或文化素养,可以得到当地百姓的信服,从而能在野影响乡村治理。

  也就是说,这也是王迪对抗世家大族的另一条战线。那就是把世家的“脐带”给掐断了,双管齐下,成熟型的要处理,萌芽阶段的也不能姑息。

  之前二线士兵下乡带着操练就是一次试水,这么做不会触动地方乡绅的根本利益,同时还可以以最小的成本来腐蚀拉拢村民,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能够为己所用。

  但是,好景不长,初期的顺利以后,弊端开始显现出来,首先,乡绅们对这种做法有了抵触情绪,虽然说没有察觉到什么,但是本能上还是感觉自己的某些利益在被触动,所以,也开始了温和的对抗,比如,暗示农民们出工不出力,抓住奖励制度的弊端搞大锅饭:今天张三演习得了第一名,明天就不要再接再厉了,换李四顶上去,到最后,很巧合的实现了“共赢”的局面,你想挖墙脚把里面的精英和有天赋的种子选手从自己手中剥离出来就没了可能。

  等于是向王迪宣誓了主权:这些草民屁民,和你们高高在上的家伙们没有任何关系!而民众们的选择也是告诉别人:这点甜头还不足以“感动自己”去背叛“主子”。

  王迪不是没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