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40章 有客来访_最后的三国2:兴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一下,王凌是淮南一叛的首脑,不过此次叛乱,真正的主谋之人却不是王凌,而是他的外甥令狐愚。

  令狐愚是曹爽的亲信,曾担任过大将军长史,后来才出任的兖州刺史,曹爽伏诛之后,令狐愚担心自己被司马懿清算,所以才密谋叛乱,并与王凌相互勾结,准备改立楚王曹彪为新帝,只不过还未起事,令狐愚便病死了,而消息最终泄露了出去,为司马懿所知晓,突然发兵寿春,杀了王凌了一个措手不及,其实这个淮南一叛还未起事,就被司马懿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所以关键人物是令狐愚,如果曹亮想要有一支人马在南面牵制司马家的话,那么劝说令狐愚早些动手,肯定比劝说王凌要有用的多。

  曹亮便把劝说令狐愚的想法告诉了桓范,桓范当即表示赞同,他也认为劝说令狐愚成功的几率要比劝说王凌大的多,于是曹亮便派出心腹之人,前往兖州,秘密的会见令狐愚去了。

  ┈┈┈┈┈┈┈┈┈┈┈

  令狐愚原本不叫令狐愚,而叫做令狐浚,愚乃愚蠢之意,估计没有愿意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愚的,但令狐愚却不得不叫这个名,因为这个名,是文帝曹丕亲赐的,令狐愚就算不想用也不敢不用啊。

  之所以让曹丕专门为令狐浚改名,是因为令狐浚先前做和戎护军的时候,乌丸校尉田豫讨伐胡人有功,小小违反节度,令狐浚以律法制裁。曹丕大怒,将令狐浚戴上镣铐,拘禁起来,免去官职治罪。下诏:“浚何愚!”从此,将令狐浚改名为令狐愚。

  令狐愚当然不会满意这个名字,但这个名字是天子亲赐的,不管是褒是贬,令狐愚只能这么用着。

  不过劳动天子曹丕为他改名,估计满朝文武也就他有这么的“殊荣”,所以令狐愚不以为耻,与有荣焉。

  令狐愚自负才学,目空一切,他叔父弘农太守令狐邵忧虑地道“令狐浚性情不受拘束,不加强品德修养而自高自大,一定会让家族灭亡。”

  令狐愚听闻之后,很是不服气,后来他升官之后,品秩凌驾于令狐邵之上,一次邂逅之时,令狐愚故意道“当年的时候,听说您认为我成不了大材料,我现在到底怎么样呢?”冷嘲热讽之余,言语极尽张狂。

  令狐邵没有搭理他,回家后只说了一句“令狐浚将来必牵连到我们啊!”

  后来令狐愚投靠曹爽,做了大将军长史,正始年间,又外放做了兖州刺史,背靠大树好乘凉,令狐愚有曹爽做靠山,在兖州自然混得是风声水起。

  不过这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当洛阳事变的消息传来,令狐愚顿时便懵了,曹爽这棵大树,说倒就倒,这让他接下来的日子怎么混?

  而司马懿在洛阳大开杀戒,清洗曹爽嫡系的的举动,更让令狐愚是胆战心惊,其实他很清楚,如果此刻他没有离开洛阳,还在曹爽身边当长史的话

  。

  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