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15章 前哨战_最后的三国2:兴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极限了,现在司马伦和陆抗率军加入,虽然让蜀军平添了一倍的军事实力,但同时也增加了一倍的经济负担,短时间内,或许还可以勉力维持,但长久以往,蜀国的经济必然崩溃,民不聊生。

  兵民比例达到五比一,再上官僚集团,也就是每四个平民百姓,将会养活一个官兵,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那怕蜀国的生产力再发达,也不可能做到如此的程度。

  或许姜维会想一些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屯田,让闲赋的军队开垦荒地,自给自足,但这也仅仅是权宜之际,毕竟军队的主要职责还是作战,一旦敌人来犯,那怕庄稼烂在地里,他们都得优先投入到战斗之中去,没法再顾及这些庄稼。

  所以蜀国的经济压力,始终也是难以得到解决的,二十万军队想要解决吃饭的问题,只有不断地增加赋税,而本身蜀国百姓的赋税就已经很重了,再加赋的话,蜀国的老百姓肯定是无法承受的。

  曹亮其实也有一个兵不血刃的好办法,那就是在魏蜀两国边境陈兵,造成一种大军压境的态势,让蜀国的军队不得不放弃其他的事情,全力以赴地进行备战和防御,但魏军却不采用进攻的手段,就这么和蜀军对峙着,耗着。

  用不了几年的时间,蜀国要么削减军队,要么经济崩溃,长期的这种对峙,比拼得就是国力,蜀国的国力薄弱,根本就耗不起,长此以往,不用魏军进攻,蜀国必将是内乱迭起,民不聊生。

  如果曹亮能在蜀国内部再搞点动作,比如说贿赂一下黄皓,在后主刘禅的面前给姜维尽些谗言,或者支持一下以谯周为首的益州本土派,给姜维后方制造点紧张空气,那必然可以加速蜀国的灭亡。

  这样的手段,也可以称做是“和平演变”,曹亮不需要自己动手,只需要外部施加一些压力,让蜀国内部自己内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等到蜀国内乱之时,魏国再出兵,灭蜀自然是轻而易举的。

  但这种和平演变的过程会比较长,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几年才能见到效果,显然曹亮是不愿意等待的。

  如今的天下大势正趋于一统,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在曹亮就站到了这个风口上,如果再让曹亮去等待十几年的时间,显然他是不愿意的。

  魏国虽然家大业大,但同样如果十几年和蜀国对峙的话,那肯定也会无情地消耗掉魏国不少的资源的,浩大的军费开支也会让魏国的百姓不堪重负。

  所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掉蜀国,实现天下的大一统,是摆在曹亮面前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今邓艾的左军团和杜预的右军团已经是枕戈待旦,做好了出征前的一切准备,只需要曹亮的一道旨意,他们便可以兵发蜀国,拉开伐蜀的帷幕了。

  唯有羊祜的中军团,还在交州作战,所以曹亮只能是静心等待,等着交州的战事结束,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部署。

  最后的三国2:兴魏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