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三十七章 狄相公的经略布局_大宋神探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州驿馆。

  狄进正在写奏劄和信件。

  奏劄的内容,是辽夏动向,河东局势,呈交中书。

  书信的对象,则分别是吕夷简、陈尧咨和公孙策。

  狄进此番任命,朝堂的效率可谓雷厉风行,因为辽国和西夏异动,争分夺秒,容不得慢慢商议定夺,他是担任了救火之责的。

  所以来到河东后,他也早早传信机宜司,让大荣复前来候命,将信先传向雁门关外的辽军将领萧惠,争取到前方的缓冲时间后,再来解决内部的矛盾。

  与此同时,两府还在激烈讨论,河东路经略安抚正使的人选。

  以王曾为首的一派老臣,极力反对狄进的任命,但现在任命已经下达,更改是不可能的,不过由于他是副使,还能争取正使之位。

  正使必定是资历深厚的年长臣子,此人到底持怎样的态度,会不会愿意支持狄进在前线的策略,朝廷给予的便宜行事之权,此人有没有担当魄力,都是关键。

  狄进写给吕夷简的信件,就是围绕此事展开。

  当然,他的目的藏于字里行间,很是隐晦,表面上依旧阐述的是前线辽军的动向,统军萧惠的性情还有河东帅司的人手短缺……

  这位宰相从来不是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是一位可靠而又脆弱的盟友,各取所需时可靠,一旦达成了自己的目的,随时会翻脸不认人。

  所以狄进还要就朝廷与地方局势做出分析,吕夷简终究是老成谋国之辈,自会有所决策。

  一封信足足写了半个时辰,待得最后一个字落笔,等待墨汁干涸,狄进都不禁吁出一口气:“经略相公还是不够啊,我若为宣抚使,哪里还有这些事?”

  真正能够统领一路军政大权的,实际上是宣抚使。

  名字中带了个“宣”字,体现的就是“代天传诏”,这個职位由唐朝后期开始出现,到了宋朝不常设,最初是巡视地方、存问官吏百姓,后来演变为一路或数路的军事统帅,抚绥边境、宣布威灵、统兵征伐、安内攘外皆为其责。

  比如庆历八年,参知政事文彦博任河北宣抚使,镇压贝州弥勒教王则之乱;皇祐四年,枢密副使狄青出任宣徽南院使、荆湖北路宣抚使、提举广南东西路经制贼盗事,一举平定侬智高之乱;北宋末,童贯以太尉为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握有朝廷内外军政大权,连金攻辽,后被辽大败……

  这才是货真价实的路一级最高长官,军政一把抓,比起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的权力范围,要广得多,辖内州县各级官员,都得听候调遣。

  但这个位置真的太重要了,狄进如果已经入了两府为宰执,那么他再去地方平叛或者面对敌国威胁,一路宣抚使是完全没问题的,现在怎么也轮不到他来担任河东宣抚使。

  甚至他准备举荐的人,或许能为河东经略安抚使,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