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铜钱油花_大宋神探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一时间安静了下来。

  相比起他们的好奇,狄进瞅了几眼,就没了兴趣,准备直接绕开。

  但这条街道并不宽敞,前面又堵了太多人,他想了想,干脆走入街边熟悉的书铺中,询问道:“新版的《西昆酬唱集》有售了吗?”

  书铺看店的是个十岁左右的童子,此时也在门前看热闹,听了声才转回铺子:“原来是狄郎君,实在见谅,小铺内还是老版。”

  狄进有些无奈。

  西昆体是这个年代的一种诗歌流派,最初得名就是因为《西昆酬唱集》,由十七位宋初馆阁文臣互相唱和,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

  这部唱集一出,在文坛越来越追捧,学子们纷纷效法,自然而然的,对科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所以甭管后人是否抨击西昆体一味追求华丽,失之空洞,这都是现阶段最佳的应试选择。

  偏偏有了先知先觉,也不好办,连弄一份最新的“教材”,都十分困难。

  “真的怀念网上一搜,什么资料都能查阅的便捷啊……”

  狄进想着自己的仕林前程,在铺内闲逛起来,冷不防那小童凑近问道:“狄郎君,你的《苏无名传》有新篇章了么?”

  狄进怔了怔,摇头道:“闲来练手之作,早就不写了。”

  童子大为失望:“为何不写啊,苏无名是真神探,外面那位官人,不正用铜钱油花的法子么?若是铜钱上沾满油渍,定是屠户的钱了!”

  狄进微窘。

  能不能别提黑历史?

  他穿越之初,想当文抄公来着。

  最能声名鹊起的,自然是诗词,但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唐朝的通榜、行卷、请托等弊端已经被革除,就算借助诗词扬名,于科举也并无益处,否则柳永不会考了三十年,暮年及第,还是靠恩科中举……

  不抄诗词,他便瞄准了小说,比如四大名著,可包括《西游记》在内,这些著作都有着一定的政治风险,最后联想到这一世的先祖狄仁杰,何不写写《狄公案》之类的探案剧作,应该也有市场。

  出于尊重,哪怕小说里面是正面形象,也不能用狄仁杰作为主角,便有了苏无名。

  苏无名是唐朝小说集《纪闻》里的人物,有可能是真实的湖州别驾,也可能是古代第一位杜撰出来的神探,与狄仁杰其实并无交集,但后世一部电视剧将之设定为狄仁杰的徒弟,狄进也做出了相似的设定。

  写作过程很顺利,狄进除了对历史感兴趣外,也很喜欢探案类小说,有着一定的功底,以唐传奇、宋话本结合的形式,写了两卷《苏无名传》,每卷两到三个案子,环环相扣。

  野心不大,与城内书商合作,赚一笔钱财,以供科举之路,就心满意足了。

  结果却让狄进明白,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

  城内各大书肆对于《苏无名传》这种新奇的话本,很是喜爱,但让他们刊印出售,却都没了兴趣。

  没办法,受限于当地的印刷成本和生产效率,民间刊印的书籍中,与科举相关的类型,是唯一能够盈利的,传奇话本写得再好,也只能在极小范围内传播,想要牟利太难了。

  所以文抄之路被狄进果断放弃,最后倒是这书铺小童看得津津有味,不断催更,现在还学以致用:“郎君快看,果真和苏无名的手法一模一样呢!”

  “有油!有油!”

  此时围观者们已经发现,随着铜钱入水,一缕细细的油花,慢腾腾地浮出了水面。

  潘县尉抚须微笑,胸有成竹:“现在你们还有何争执?”

  屠夫大喜:“俺明白了,俺手上有油,钱上才会有油!这是俺的钱!”

  少年索唤同样大喜:“那豪客吃得满手都是油,随意丢过来的赏钱,自然沾着油,这是俺的钱!”

  话音落下,两人又瞪向对方。

  屠夫吼道:“俺整日卖肉,手中才有了这么多油!”

  少年索唤急中生智,指着围观者:“有这点油花很稀奇么?你让他们也丢些铜钱下去,看看有没有油花!”

  “官人!官人为小民作主啊!”

  眼见两人再度争吵起来,最终齐齐向自己求助,潘县尉的表情僵住了,喃喃低语:“这法子不好使么?那黑炭在书院时,怎能一眼就断定谁是贼人呢?”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