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两百八十章 这个真相特别劲爆_大宋神探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利于……团结的话……千万不要说……能听懂么?”

  萧浦打眼中露出惊奇,点了点头。

  “你也说……”

  萧浦打摇了摇头:“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重复……我的话……就好……”

  萧浦打怔了怔,将对方特意学的这句重复了一遍:“不利于团结的话,千万不要说?”

  “好!”

  ……

  辽国使节团入京第三日。

  馆伴使狄进和正使萧远博,基本就在学外语的过程中度过的。

  萧远博不情不愿地教,狄进全神贯注地学。

  事实证明,进步神速。

  正如狄进所想的那般,他的学习能力是极其出众的,不然就算能跟上西昆体的文坛风潮,也没办法连中三元,只是在不文抄的情况下,才华的上限不及那些名臣才子,而在学习别国语言上,并不需要诗词才华,只讲究记忆力和学习方法,这就是擅长的领域。

  再加上契丹语本来就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语种,别说跟博大精深的汉语比了,就算是辽国隔壁的高丽语,都比它的语法要复杂,语意更全面,这也是为什么契丹会有大字、小字两种文字,其实是辽人在不断完善。

  狄进估摸着,自己如果每日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又有与辽人交流的语境氛围,一个月不到就能完全掌握口语交流,三个月到六个月的时间能做到流畅书写。

  而他第一天,就学习了简单的日常交流,然后再专门记下几句特殊的句子。

  比如“两国友好!”“两国太平!”“大局为重!”“不要急!”“我干了!”“你随意!”

  不见得完全准确,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了。

  萧远博先是被那几個酒桌专用契丹语弄得心惊胆战,然后又发现这位馆伴使不愧年轻,是真的精力旺盛,学了一整个白日不说,连晚上都留在四方馆,不厌其烦地跟辽人官员交流,增加口语的熟练程度。

  萧远博年纪大了,实在熬不住,又不放心让这位借学契丹语这个借口,与使节团的其他人光明正大地接触,便让萧浦打仔细盯住,自己睡觉去了。

  狄进也不在意,特意拉住这个马脸汉子练习发音,看看自己的发音能不能让对方听懂,直到一更天敲锣,才去休息。

  第四日,馆伴使带使节团去京中名胜游览,期间学外语。

  第五日,馆伴使带使节团入大相国寺拜佛,期间学外语。

  第六日,馆伴使带使节团接受宫中赏赐。

  国朝给辽人正使的是:金涂银冠、皂罗毡冠、衣八件、金默鞢带、乌皮靴、银器二百两、彩帛二百匹。

  给副使的有:皂纱折上巾、衣七件、金带、象笏、乌皮靴、银器一百两、彩帛二百匹、鞍勒马各一匹。

  这是例行的恩赏,此时赠予的只是礼单,衣冠服饰会发下,让辽国臣子在太后的寿旦上穿戴,不能失了礼数,银器彩帛马匹等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