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29章 盐(一)_汉末圣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论是重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重定历法是件长久之事,非一时之功,曹昂的注意力也不会始终放在此事上。

  十二月初,从淮南传来消息,九江郡数县发生抢盐事件,动乱持续加剧。

  这种民间的动乱,常有发生,尤其是在目前这个军阀混战、天灾人祸不断的时代,可是事情的缘由,却让曹昂颇为关注。

  在曹昂看来,九江郡地处淮南,离着徐州很近,虽然战事影响到盐的转运,但也不至于发生抢盐之事。

  曹昂立刻命人招来刘周、杨洪二人。

  自曹昂进行官制改革后,手下的情报系统进行了整合优化,共同组成了拱卫亲军司,由表兄刘周担任都尉,统管情报人员。

  同时又在记室署内部设置机宜房,负责绝密文件管理和情报分析。

  二人到后,曹昂便询问起九江郡发生的动乱。

  杨洪便解释道:“自淮南乱起,我徐州的食盐便因为战事,难以进入。而九江郡的盐商便趁机哄抬盐价,以至于每斛盐从八百文一路涨到两干文,偏远的地方涨到三四干文,百姓无钱买盐,只能淡食,以致民怨载道。

  上月未,安风县(治今安徽省霍邱县西南)无钱买盐的百姓自发地包围了当地一处盐店。

  这盐店的伙计打死一人,以至于引得老百姓群情激奋,一举攻破盐店,抢走了店中食盐,还一把火将其烧得干干净净。

  由安风县起,九江郡的不少县城之中,都出现抢粮事件,甚至愈演愈烈。

  无论是袁术还是陈温,对此都是严厉镇压,以至于百姓的反应更加激烈,大规模的流血事件,屡屡不止。”

  “横征暴敛,激成重案。妄杀无辜,众怨沸腾。”

  曹昂了解了此事的原委,还有一事不明,便又问道:“我记得徐州并未对淮南禁盐,徐州的食盐,完全可以从淮河转运到淮南各地。仅仅因为战事一个原因,怕是不足以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这年头,战事再频繁,也不影响商人做生意。

  杨洪道:“我徐州食盐,主要分为两家,一家是东海糜氏出产的食盐,另一家则是广陵的广陵侯府出产的食盐。

  两家在南方三州市场的份额,超过九成。

  可两家都与徐州州府有重要联系,袁术担心徐州插手淮南事,对于我徐州的船只异常针对,这食盐的转运,自是便不顺利。”

  对于糜氏和曹昂两家几乎独占南方食盐市场之事,曹昂倒是理解。

  晒盐比煮盐的成本要小很多,再加上两家都掌握了食盐的多重过滤技术,品质也远超各家。而且广陵侯府的食盐背靠曹昂,而糜家作为地方豪强,僮仆数万,在盐商斗争中也从不落下风。

  综合起来,两家自然能将其他的食盐产家击败。

  不过糜氏和广陵侯府垄断市场是曹昂没有想到了。这个情况,实际上有些微妙啊。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