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大话科举制,从汉开始_大唐皇帝李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余,还能办点实事,那就是好官了,你不会指望拆迁办主任廉洁奉公,不捞外快吧。

  十几层新建大楼自然倾倒的新闻,屡屡不断,丢尽了天朝子民的脸,而那些洋鬼子们的楼可号称六十年日不落呢,而且人家也确实实实在在做到了。

  至于汉书中,就直接睁着眼说瞎话了。

  “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廉吏,民之表也。”

  指望这玩意治国?

  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发明不出收款机,因为他全靠人自身的思想觉悟。

  人说五百年出一圣人,而事实上,也就是孔子算一个,孟子还是一个亚圣,后世的,也就一个明朝的王阳明了。

  所以说古人很聪明,但聪明有余之时呢,也会稍稍单纯了点,说到底还是变了味的儒家害的。

  而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却无一例外,都是以“孝”治天下,当然那些胡人王朝例外,他们连自己父亲留下的妻妾都不放过,虽然是习俗,但和孝也就完全不搭了,或者这是另一种孝?

  阿弥陀佛邪恶了,邪恶了

  说起来,这孝廉之举始于汉文帝,本来是不定期的选举,但人汉武大帝硬是让它成为一种定期定员的选官制度。

  为此,刘野猪就曾两次下诏,责令每个郡国每年必须选举孝廉各一人,像东方朔、董仲舒一干人,就是从此察举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到了东汉时期,朝廷更是严格规定:凡户口满二十万的郡国每年必须举荐孝廉一人,其中较大的郡可以举荐二人,而户口不满十万的郡则每两年举荐一人。

  说句公道话,这相对于先秦时期以血缘为基础的世袭制和分封制,两汉的察举制度其实已经算是很大的进步了。

  因为从理论上说,它的政权是面向所有读书人开放的,而且选官标准又是以德才为基础,所以基本上打破了由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然而,恩格斯曾经曰过,绝对的公平,就是绝对的谎言。

  那么这看上去就很粗糙的察举制,就更谈不上绝对的公平了,其中存在一个非常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让“察举制”成了一个大大的笑话。

  那就是,大多数人他喵的,根本就读不起书。

  两汉时期的书籍,那都是写在竹或帛上,虽然蔡伦造纸,但造出来的,大便当手纸都不舒服,虽然原料可以很便宜,但其中的工艺流程,换算下来,比帛还要昂贵,实在不值得。

  所以竹简汗青的,依然是主流,只有某些发了疯的人,才喜欢弄张蔡伦纸,玩玩非主流。

  而一片竹简悲剧的只能写二十来字,传抄既费时又费力,更不便于携带和流通。

  帛虽然是没有这些问题,可它是昂贵的丝织品,用它来书写,成本还是太过高昂。

  所以书在当时是老珍贵的东西了,相传文姬归汉后,曾默写已流失于战火中的四百篇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