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九十二章 材料_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材料。”

  “……”李秀宁顿时反应过来了。

  材料问题确实是感觉,他们虽然仿制了火炮,可人革联的火炮既轻便又耐用,威力还非常强大。

  他们仿制的青铜火炮,单单是重量,就是达到了三千多斤,只能安装在大战船,或者城墙上。

  而蒸汽机技术涉及的技术,除了机械加工精度、机械设计技术,就是材料问题了。

  高强度的合金钢,密封使用的密封胶圈,绝对是让人头皮发麻的难度。

  特别是对于没有完成技术积累的古典时代,没有几十年的苦心钻研,加上庞大的人力物力支持,想获得实用性的蒸汽机,简直是在痴心妄想。

  而成功解放了整个长江中下游后,龙莎就迅速组织勘探人员,将大别山、武陵山脉、秦岭东侧等地的野生杜仲树圈起来。

  一方面组织当地民众采集杜仲的树皮、树叶、种子,因为这些都可以炼胶。

  另一方面,又在武陵山建立大型杜仲林场。

  目前人革联可以做到年产杜仲胶150吨左右,加上流求州的蒲公英农场,可以年产60~80吨蒲公英胶。

  同时在齐鲁州,也开辟了几万亩蒲公英农场,明年蒲公英胶可以再增产200~250吨。

  再随着武陵山的杜仲林场扩大生产,人革联在天然橡胶的生产量上,会迅速增长。

  龙莎也在研究通过煤焦油,制造人造橡胶和塑料,不过对于这两个东西,就算是研发出来了,也不会投入民用领域。

  毕竟人造橡胶和塑料很难降解,而且很容易通过生活垃圾,进入生态循环之中。

  按照郑森和龙莎的规划,人造橡胶和塑料,只会使用在工业设备制造、特种行业、军用领域。

  而民用领域,能使用天然橡胶,就尽可能使用天然橡胶。

  杜仲和蒲公英产胶量低下?

  大不了加强品种改良,后世一部分优良杜仲树,配合化肥和农业技术后,可以达到年亩产40公斤生胶。

  而良种蒲公英胶,在化肥和农业技术的加持下,生胶可以亩产12~15公斤,一年可以种植两到三茬年产量在24~45公斤左右。

  后世鼎鼎大名的三叶橡胶树,要6~8年才可以达到割胶期,生胶年亩产在100~150公斤左右。

  看起来也并非无法超越,特别是蒲公英胶,品种改良的潜力非常大,还具备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优势。

  毕竟改良乔本植物的难度,可比改良草本植物的难度高很多,既然后世都有高产的杂交水稻、杂交小麦,为什么不能有杂交蒲公英?

  至于蒲公英胶耐热性、耐磨性、耐紫外线性比较差的问题,还有杜仲胶作为补偿,以后还可以在东南亚种植三叶橡胶树。

  形成温带—蒲公英、亚热带—杜仲、热带—三叶橡胶树的产业布局。

  后世为什么杜仲胶、蒲公英胶产业发展不起来?

  其实并不完全是胶质差别大问题。

  而是涉及到各方势力的战略博弈,后世的东南亚、南美洲是基本就是阿美莉卡的势力范围,自然不希望天然橡胶这种战略物资的被其他势力掌握。

  产量太低、成本太高,胶质又难以和三叶橡胶树竞争,加上自由贸易带来的冲击,东亚的杜仲产业、中亚的蒲公英产业,都迅速衰败下去。

  现在人革联又没有发展自由贸易的想法,亩产和生产成本的问题,有时候是可以通过制度优势抵消的。

  因此人革联会不断投资杜仲林场、蒲公英农场,展开品种改良计划。

  尽可能让民众可以使用安全的天然橡胶制品,而不是难以降解的人造橡胶和塑料。

  长江航道上,李唐使团还在随波逐流向扬州城而去。

  目前扬州城就是人革联的临时都城。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