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474章 罢相拜相,一日之间_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怀许国之明诚。

  可中书令,散官勋封如故。

  钦此!”

  裴炎心中虽然早有预料,但仍旧忍不住心中所喜。

  快步走出班列,裴炎站于殿中,沉沉叩首道:“臣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寿无疆!”

  ……

  李治坐在上方,目光平静的看着裴炎,上下审视到有人察觉异样的时候,李治才缓缓的开口道:“中书令,见居阙下,任正中枢,不可更差,裴卿,你要明白。”

  裴炎心中一沉,沉沉拱手道:“臣谨遵圣命。”

  “嗯!”李治轻轻点头。

  裴炎这才站起,拱手然后退回到班列之中。

  李绚从侧面看的很清楚,裴炎在这一瞬间,脸色有微不可察的难看。

  中书令非是一般人可任。

  李绚在朝中这些年,见过的中书令,有郝处俊,李敬玄,刘审礼,薛元超,再加一个裴炎。

  郝处俊向来以铁骨头著称,便是面对武后,他也毫不退让。

  李敬玄和刘审礼是以军功拜相,对武后不亲近也不反对。

  薛元超是皇帝的亲戚,又是发小,和武后说话的时候,自然有三分底气。

  虽然说和武后相抗不至于,但起码让武后不至于太过欺凌东宫。

  如今,裴炎任中书令,少不了要和武后正面碰撞。

  以他本身的性子,自然是不会轻易退让,而皇帝也用今日的种种小细节,告诉他,他也不允许他退让。

  裴炎这个中书令,日后的日子就难了。

  李绚的目光看向王德真。

  如今的中书省,只剩下王德真一个人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那么……

  ……

  李显张开圣旨,沉声道:“惟永隆二年,岁次壬午,十二月癸丑,望十五庚寅日,皇帝若曰:

  於戏!

  宰辅之重,陶镕所寄,用谐时望,必藉素名。

  正议大夫,黄门侍郎王德真,衣冠宿望,廊庙公才,累践台阁,久彰名器。

  可侍中,散官勋封如故。

  钦此!”

  王德真从队列之中走出,沉沉叩首道:“臣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寿无疆!”

  “平身吧。”李治轻声开口,目光看向王德真道:“门下之责,出纳帝命,缉熙皇极,总典吏职,赞相礼仪,以和万邦,以弼庶务,佐天子而统大政者也,王卿,勿让朕失望。”

  “臣领旨,必不负陛下所托。”王德真沉沉拱手,然后退回群臣之中。

  群臣神思微转,已经大体明白发生了什么。

  薛元超调任尚书右仆射,等于撑起了尚书省的架子。

  裴炎从侍中调任中书令,从掌管门下省到掌管中书省,实际上没有多少区别。

  王德真从黄门侍郎升任侍中,等于执掌一省,哪怕和他裴炎有舅甥关系,日后也必然难以和裴炎融洽。

  李绚沉沉低头。

  他已经明白了,皇帝这一切操作的根源,还是那天那场礼部尚书推选的后果。

  那里面,很多人的心思都不由自主的暴露了出来。

  皇帝顺势调整,也就在合理之内了。

  李绚眼神流转,他在这里面,坑了裴炎,推了王德真,李义琰自然升任无望,而崔知温则是自己坑了自己。

  皇帝明显看出如今中书布局的不合理,故而才作出调整。

  尤其是裴炎和王德真之间,真正能够让两名至亲的亲人翻脸的,只有权利。

  而皇帝则深谙其道,一手操作,政事堂的局面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恢复平衡。

  所有的一切,全部回归到皇帝手中。

  李绚轻轻的叹了口气,身上黯淡。

  如今裴炎升任中书令,那么之前东宫想要拉拢他,也就缺乏了更多的动力。

  哪怕有在崔谧身上做的手脚,这个时候也不再适合拿出来了。

  真要强行使用,不仅得不到原本期待的效果,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该收手了,在动作自己就该暴露了。

  ……

  李绚神色肃然起来,目光微微一抬,看着重新拿起圣旨的李显。

  他有些发懵,怎么今日的调整,还没有结束吗?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