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百三十九节 噩耗_穿越之大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书礼,他们觉得这场战争把他们的老大打的没了锋芒,做事开始畏首畏尾。顾忌太多了。

  赵书礼道:“不是不想管,实是无能为力啊。德国人已经占领了中亚。重兵压境,随时可能进攻新疆。我们的大部分兵力都在新疆集结待命。此时在中国内地的部队人数还不到两百万。国内局势也还不稳定,经济问题很严重,实在是没有能力在加入这场内战了。”

  李忘川叹道:“司令所虑极是,蒋军拥兵千万,抗日结束后,却不思裁减军队与民生息,反而继续穷兵黩武,收编伪军吞并军阀,罔顾民生啊。令人费解的是,美国人的态度,中央军没有参与对德战争,他们却继续大规模援助中央军,甚至最近传出了他们提供了一批军舰给中央组建海军。司马昭之心啊。”

  抗日结束后,塞北军进行了几次裁军,塞北军最多的时候,有一千两百万军队,可是其中数以百万计的是都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部队,尤其是兵员中四五十岁的士兵相当多。于是战后,第一步塞北军裁撤了两百万人,将四十以上的士兵都复员回家从事生产,接着又收编了大量的伪军,又裁撤了两百万人,进入生产领域。目的就是为了尽量恢复满目疮痍的国土,在加上在对德问题上,赵书礼的想法是不以牺牲为手段,而是尽量减少伤亡的作战,他为对德所做的牺牲底线是,四十万军人。这四十万人的生命已经让人很痛心了,要不是做到零伤亡不现实,他倒是想不牺牲一兵一卒。

  打仗自然要死人,很多人都对塞北出兵表示了不满,尤其是那些民主人士。甚至底层军官也十分厌战,打日本人大家豁得出性命,可是现在日本已经投降了,这战争的意义在哪里,仗打下去还有什么道理。

  赵书礼也不想在死人了,可是为了这场战争中国付出的牺牲太大了,仅仅河南就饿死了三百多万人,饿死啊,这是多么惨烈的死法,饿死前那些人在想些什么,经历多么的恐惧,在逃荒途中又经受了多么非人的待遇。

  整个战争中牺牲的人,河南只是沧海之一粟,中华民族受到的屈辱太甚了。不趁此机会崛起的话,这种屈辱还将继续,与其为了后来的强国,在饿死几千万人,那么牺牲几十万军人的性命,就是可以接受的了。世界就是如此的不公平,后进国家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可眼前这是个机会,付出最小代价的机会。

  多少指责埋怨,有指责赵书礼是独夫的,有指责他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不顾惜军人性命的,他都忍了,无法为自己争鸣。这段时间他背负的压力也很大。

  但是他知道他还要受到更大的压力,美国人起码都不会让他消停,美国人为什么还在支持蒋价石,那还不简单吗,就是不想看到中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