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0 挖渠_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浩荡荡的挖渠造田运动。

  由于流民当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幼,章文轩老先生建议像挖渠动土这种重力气活由十八到四十岁的青壮来完全,其余老弱妇孺就负责煮粮送食、修补衣物草鞋、搬运物资等较为轻省的工作。让众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为了增加流民们的积极性,池非向岳父提议最好把负责挖渠的青壮分成多个小组,每小组二十人左右,各选出一人为组长,负责监督和带领组员干活。

  然后每二十个小组分为一个大组,再选出一人为大组长。

  每个大组每三天一次由大组长评选出做得最好最快的两个小组,然后施以奖励。

  现在的奖励暂时是组长十五文,其他组员每人十文钱,另外再加一个肉馒头。

  另外为了防止大组长循私乱选,大组里面每个月都会重选一次大组长,由各小组组长投票竞选。

  宁志远觉得这方法不错,于是命令手下人大力推广。

  这方法果然有奇效,现在每个小组都拼了命地干活,根本没人敢偷懒。

  因为一旦有人偷懒,组里的其他人肯定会对其表示不满,逼着对方不敢再放松下去。

  这法子远比叫官兵整天拿着鞭子逼着流民干活要好得多,不仅效率更高,而且负责监督的士兵也不需要这么多人手,实在是一举两得。

  相比于在山上造田,挖渠引水的工作显然更加重要。

  因为再过不久就到冬天了,一旦天气变得寒冷,土质就会变得很硬,到时就更不好挖了。

  只要先把水渠挖好,就可以烧山造田了。

  这项工作虽然也很繁复,但相比于挖渠还是要轻松许多,就算在冬天也可以慢慢做。

  池非的计划是在春天来临前把水渠和梯田都造好,这样刚好来得及实行春播。

  如果顺利的话,可能来年秋天就能有所收成。

  不过池非也知道,刚开荒的新田收成是很低的,只有耕熟了以后才会慢慢增加产量。

  因此他并不期望下年梯田的收成有多高,只要够这些流民自给自足能养活自己就行。

  虽然这十几万流民基本归西北军部管辖,但当地官员也没有闲着。

  为了尽快把水渠挖好,漳州、临祈这两地的官员把各处忙完秋收之后逐渐进入农闲期的乡民都集中起来一起挖渠。

  乡民也不是白干的,每人每天能拿到十文钱外加包一顿简单的中午饭。

  钱虽然不多,但对于进入农闲期没什么事干的乡民来说,这也是一笔额外的收入。

  而且官府还包中餐,能为家里省下一顿饭,何乐而不为。于是大批乡民加入了挖渠的队伍当中。

  官府为了不让乡民跟流民起冲突,有意把他们分开,各自挖不同的路段。

  由于乡民人数众多,为了协调好挖渠的工作,当地各级官员也是忙得飞起,没有一个是闲着的。

  至于其他如彝山、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