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天龙密谋!_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看向李泽轩,淡淡地说道:“带路!”

  “是!陛下!”

  李泽轩应了一声,转身带着李二,朝西北面第一间屋子走去。

  没过一会儿,二人便来到了存放硫磺、炭粉的那间屋子,李泽轩指着屋里的那些木箱子,对李二说道:“陛下,这些箱子便是安总管派人从宫外运过来的,它们便是天龙教的密谋所在!”

  “你说天龙密谋跟这些木箱子有关?”

  李二目光一凝,有些难以理解道。

  “没错!”

  李泽轩点了点头,随即指了指屋脊附近瓦缝里面垂下来的五根铁丝,道:“陛下请看,这五根铁丝的另一端,是与屋脊上的镇龙相连,而另一端,则是CHA入了这些木箱子的其中一个!陛下可知这些木箱子中放的是何物?”

  ……………………

  木头趴在古老的楼栋躯体上,在日渐斑驳中饱受着大自然的“拷打”。雷电最是不甘枯寂,会从云端跳落,一次次“啃咬”木头的躯壳。于是,古时的匠人用智慧展开了一场场的博弈,以换取寓舍在雷火下的幸存。

  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矗立着一座高三十九米,八角七层的砖塔,看上去格外挺拔。砖塔属八角攒尖宝顶,中间有一柄黝黑的铁杵直指天穹。四周的装饰物皆依其所构,呈现出八面包夹的模样。连接宝顶起固定作用的几条铁链则顺着垂脊向翼角攀爬,逶迤垂下,最终以匍匐的姿势向大地一体皈依。它就是慈氏塔,也是这个文明古国的先辈们智慧与雷火相互对峙的最早实证。正是得益于铁杵和铁链的组合,才使古塔能在无数次的雷火里幸运逃生。

  避雷针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出现在了中原大地!《炙毂子》中,有这样的记录:汉朝时,柏梁殿遭到火灾,一位巫师建议,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置层顶上,就可以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屋顶上所设的鱼尾开头瓦饰,实际上兼作避雷之用,可认为是避雷针的雏形。

  在众神相拥的古代,朴素的科技只有围着宗教“转山”,才能在前人的将信将疑中生根,萌芽。于是,先辈们对于雷电的规避便尾随了那个时代的文明一起,被放牧在等待觉醒的河谷边。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玄学是颇具代表性的,如五行、八卦。而在八卦的领域里,“震”卦为“雷”,结合方位之后,又有了“南离、北坎、东震、西兑”以及“南属东雀、北属玄武(龟蛇)、东属青龙、西属白虎”的考量。

  是故,在相师术士的“臆断”下,古人一致地形成了“雷从龙”的思维。而此后,先民为了避免建筑物被雷击,所必须构造安装的避雷设施,都被称之为“镇龙”。

  于是,在古代建筑的表里不凡中,诸多被称为“镇龙”的避雷装置在中国古建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