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九十九章 孔子看不起农夫?!_回到山沟去种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是当权者和辅佐他们的施政者,是知识的掌握者,是因掌握知识而产生了精神修养和道德追求的人。

  有了这个底子,我们再来看文义,这话的意思是说,即使和粮食直接打交道的人,也有吃不上粮食的时候,这话有什么毛病呢?要是孔子换一句话,变成‘织者,冻在其中也。’是不是又该说孔子看不起手工艺人了?

  孔子这句话,其实只是想教育当政者,眼光应该放得高远一点。作为领导者,应该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和追求,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施政。

  谋道的问题解决了,思想问题解决了,谋食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即使贫穷,那也是暂时的。

  可如果只把眼光钉在经济利益上,那迟早还是会遇到问题。

  这就是大家常听到的那句话:‘思想问题是大问题。’

  大家现在回去看全文,是不是这个意思?因此我想劝劝大家,不要拿着别人的观点当做自己的观点。道听途说的东西,先存疑,再自己研究查实,最后做出自己的判断。

  比如我现在说的,就不一定就全对吗?不见得。大家同样可以存疑,再自己去研究,得到自己的结论,这才是读书人‘求真’的本意。

  我们再来说下一个所谓证据,很多人还喜欢引用的一段是《论语•子路》里边的一段话:‘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这话听起来,真像是孔子认为樊迟问种地的事情,孔子不会,于是恼羞成怒骂他。

  可真是这意思吗?如果你打开论语,会发现原话是这样。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哎呀,又有一个长尾巴。

  这才是原话。上位者崇尚道义,老百姓自己就来了。不用靠丰衣足食吸引他们,因为政治正确,他们自己就能创造财富,这就跟之前讲的意思相扣了。”

  四爷爷说完,看了一眼直播间里的评论,不由得哈哈大笑。

  “刚刚有网友说孔子说的是空话,人家请教实干,你给人家画大饼。

  其实这就是政治手段和政治理念的区别,也是我正想解释的孔子说樊迟是小人的意思。

  刚刚解释过了,孔子认为,重视耕作劳动,这些只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多也只能算政治手段。

  而作为当时的政治人物,更应该重视的是政治理念。

  礼,义,信,这才是根本和重点,有了正确的政治理念,才是解决国家大事的前提。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